這時候有個老木匠走了一步,有點畏懼的說道:“大王,是小的做的,不知有何問題?”
“給我隨便講解講解吧,畢竟我也不懂這個,想了解一下!”
“啊?好好好!這個車輪叫做大轱轆,是做馬車用的。技巧有個口訣叫做‘九輞十八輻,一百單八將’。這九輞就是外面這九塊木塊組成了車輪;這十八輻就是這里面十八道車輻條;至于一百單八將,便是這外面一百單八顆鐵釘。”
“哦?那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有什么講究沒有?”張順作為后世人思維,凡事就愛問個為什么。
“呃......祖師爺就這么教的,我們也就這么做,這哪有什么為什么?”那老漢有點尷尬,又遲疑了片刻才回道,“不過,按照老漢我的經驗,這么做質量最好。老漢我也做過八輞十六輻的車輪,結果經常開裂,后來就不做了。”
這有什么區別嗎?張順納悶了。便拿起那九輞十八輻的車輪擱地上轱轆著,研究一番,結果還真被他發現原因了。原來這九輞的車輪,轉到輞與輞的搭接之處的時候,車輪上方正好有一輞橫著拉住車輪結構;若是車輞為偶數,便會出現車輪壓到搭接處的時候,車輪上面也正好是搭接處,由于受力不均勻而容易斷裂。
張順研究出來了成果,心中高興,正要放下這手中車輪,卻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他記得前世看那晚清事情的電影電視之類的作品,他記得當時的西洋炮都是兩個大輪子中間架著一門火炮。
后世技術發展距今先進了二百多年,當有可取之處,自己何不命工匠也依法仿制一輛炮車出來,試一試效果如何?
車輪正好是現成的,兩副馬車輪,直徑為五尺,合后世尺寸為160cm。然后,按照張順的要求,木匠門又找來一根堅實的榆木,將它削切干凈,安裝在車軸之上。
隨后,張順命人抬過來三寸口徑虎蹲炮,試著讓木匠安裝在跑車上。由于張順鑄造這些虎蹲炮的時候,并沒有炮耳,只好讓鐵匠打出來三根鐵條,將火炮箍在炮車的榆木之上。
為了調整火炮的天然炮口朝向,木匠門又用斧子、刨子將搭在車軸的那一段削切平整一些,才把火炮箍了上去。炮車一體的火炮制作完成之后,差不多有了后世火炮的樣子,張順很高興,連忙命令李十安拉著去校場試射一下,看看效果。
結果,一炮下去,火炮轱轆轱轆后退了很遠。張順一看使著倒挺方便,就是沒法抵擋后坐力。便下令讓木匠在炮架的尾端鑿開一個空洞,然后用大鐵釘釘在地上,再次進行試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張順不由興奮的右手握拳一錘左手掌,心想:如此簡單的結構,我居然都沒有想到。有了此物,我炮兵必將無敵于天下!
想到此處,張順連忙又命令鐵匠打造出來一些鐵件,對該炮車結構進行加強,一般研究一番如何輕松的拖曳這種火炮。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