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順一問,麾下士卒一答,一問一答之間,士氣漸起。他們大多數都是孟津受災百姓,都不由想起了災難的可怕,家人的窘迫,官府的冷漠無情。
想著想著,不由怒火中燒:為什么我們要遭受如此苦難?為什么我們不能過上好日子?為什么我們總受官府欺壓?
于是,怒火轉化為勇氣,勇氣轉化為戰斗力。“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張順這邊士氣高昂,把王肇生部錘的苦不堪言。而兩軍中軍接戰以后,雙方的情況則掉轉過來了,“紫金梁”部被宋統殷部給壓制的夠嗆。
原來這“紫金梁”雖然實力強勁,更多的是依靠麾下千余鐵騎,步兵戰斗力反倒一般。這次雙方狹路相逢,步兵對線,騎兵一時間無法發揮作用,便打的比較艱難。
更況且宋統殷戰線后面的飛蒙炮隊伍一出,從戰線后面轟擊“紫金梁”陣型,只把“紫金梁”部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本來就實力不如人,現在又好比對方兩個聯手打一個人,這如何打得過?可是“紫金梁”的精銳騎兵又沒辦法及時加入戰斗,只能干著急。
不過,“紫金梁”好歹也是一方梟雄,雖然平時有些窩囊,但是若沒有三分本事,如何壓制住三十六營流寇,穩坐了這義軍盟主?
他連忙調集了部分刀盾手,將那盾牌舉起來,密集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向后傾斜的斜面。由于那飛蒙炮射程較近,威力又不甚大,炮彈也就和后世易拉罐差不多大小,哪怕在盾牌上直接爆炸,也不能炸破盾牌。
更何況這飛蒙炮本來就是靠藥捻點燃的炮彈,啞火率高,爆炸時間全靠經驗。很多官兵為了防止炮彈在自己跟前爆炸,都盡量將藥捻長度盡量留長一些。
這就出現了不少飛蒙炮炮彈落到盾牌上的時候,藥捻還沒有燃燒完畢,只能順著盾牌形成的斜坡滾落到陣型后面爆炸,基本是無法再對“紫金梁”的陣型造成威脅。
反倒由于飛蒙炮的不穩定性,時間長了,不少炮彈發生了在自己陣型中爆炸的情況。由于為了節省銀兩和行動方便,飛蒙炮炮手多是無甲人員,反倒將自己這邊的官兵炸傷了不少,一時間士氣大跌。
宋統殷見飛蒙炮并沒有取得自己想想的成功,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下令撤回飛蒙炮手。
于是,中軍一番較量之后,雙方又回到了相互僵持的階段。只是這個時候,由于張順部屬戰斗力較強,把己方戰線向前推進了不少;而“紫金梁”部因為官兵飛蒙炮的壓制,戰線反倒向后后退了不少。兩部義軍一進一退,便將戰線形成了一個弧形。
由于張順麾下不過千余兵馬,少于對面王肇生部,戰線相對短促。所以實際上雙方對陣的時候,有部分王肇生部是對上了“紫金梁”部。
剛開始王肇生并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直到這義軍一進一退,戰線拉扯開來,王肇生才發現對面陣型問題。
張順部的前進和“紫金梁”部的后退,正好造成兩部銜接處發生了脫節。王肇生見此不由大喜,連忙命令義軍兩部銜接之處的官兵向張順方向一卷,直接切斷了兩部義軍的聯系,將義軍的陣線撕裂開來。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