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暗罵了一聲“坑爹”,卻也不得不和“紫金梁”“闖將”商議對敵辦法。
此時“紫金梁”“闖將”和張順并不知城下官兵便是總兵尤世祿部,但是觀其服裝、旗幟,便確認了這是北方的邊軍。
明末軍制較亂,服裝、旗幟及裝備各有異同。其中明末邊軍的特色便是各色棉甲、避雷針頭盔和頗為類似后世滿清服飾的戎裝。
如果不是“紫金梁”等人的講解,張順差點以為自己等人面對的是清軍呢。
原來后世滿清起于部落,文化服裝等頗為落后,除卻“金錢鼠尾”和“花盆鞋”以外并沒有自己的特色裝束。大多數所謂滿服其實就是明朝邊軍戎裝的翻版。
前番張順和張宗衡交手的時候,對方的衣著服飾特點還不夠鮮明,張順還沒有注意。直到今天仔細觀察尤世祿部以后,才發現這種事情。
不管他們是“小號滿清”也罷,是大明邊軍也行,仗總是還要打的。只是邊軍的戰斗力,大家都已經知曉,如何對付著兩三千敵人,三人卻是有了一些分歧。
依著張順的意思,反正義軍人多官兵人少,日夜騷擾,先疲其兵,等到對方筋疲力盡之時,再一舉合兵絞殺便是。
而“紫金梁”卻認為應當誘其攻城,待其疲憊之時,義軍沖出城外,一舉大破官兵。
那“闖將”則認為官兵已至,戰機已經失去,理當不固守一城一地,棄了遼州城,再尋機攻打別處。
三人爭執了一會兒,張順與“紫金梁”都覺得“闖將”此法太過高估官兵戰力,滅自己威風漲他人志氣,先將這種倉皇而逃之法排出在外。
結果“闖將”認為張順過于低估官兵戰力,反過來支持“紫金梁”之策。張順沒有辦法,不想再搞分裂,只好少數服從多數,采取先守后攻之策。
到了第二天早上,雙方埋鍋造飯以后,尤世祿果然帶人向遼州城發起了進攻。
這尤世祿也是一個憨批,竟然第一波就親自帶領官兵上陣攻城,悍勇難擋,當即打了義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種上來就竭盡全力踩著簡易的梯子頭鐵硬攻的打法,讓張順也大吃一驚。
原來由于尤世祿倍道兼行,來不及攜帶火炮,本來就是準備打義軍一個措手不及。而義軍由于內部爭執也耽誤了一些時日,仍然按照計劃,準備先行攻占附近州縣,再行大軍西進攻打太原。所以也沒做好遼州城的防御工作。
雙方這一交手,倒是試探出各自的深淺出來。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