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鄧玘親信聞言百口莫辯,只得訕訕而退,拍馬急行,試圖趕上鄧玘報信。
張順等那親信快要接近鄧玘隊伍的時候,才下令道:“陳兄何在,且與我射殺此人!”
陳長梃遠遠聽了一愣,但是來不及問詢,只得以令行事,張弓搭箭,一箭正中那鄧玘親信后心。那人在馬背上搖了三搖,一頭跌下馬去。
鄧玘見此不由大怒,罵道:“無膽鼠輩,卑鄙無恥!自古以來,兩軍相交,不斬來使。二當家心胸如此狹隘,尚且容不下一個使者嗎?”
張順如今千不怕,萬不怕,就怕義軍被官兵詔安,故意出此下策,以激怒鄧玘。所以他聞言便笑道:“兩軍相交,不斬來使,雙方只是為了談和罷了。”
“如今爾等為官,我等為匪,自古以來,官匪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既然如此,我等之間,唯戰而已,安用使者為?”
鄧玘牙都要咬碎了,卻也只好咽到肚子里去。他心中卻是暗暗發狠道:“若是我今日逃出生天,我定不能饒恕一個賊寇,以報今日之辱!”
雙方一追一逃,到了傍晚。鄧玘身邊士卒是越來越少,眼見就要被張順等人生擒活捉了。
卻聽到前面一陣喧嘩,山林里殺出來一軍。鄧玘大驚失色,只道“我命休矣”。結果抬頭一看,卻是昌平總兵左良玉的旗號,頓時不由大喜。
張順見此不由一愣,沒想到官兵之中亦有義士,竟然會主動出擊,救援鄧玘。
雙方相持一段時間,發現對方兵力都不瞬間足吞并對方,才稍稍安下心來。
那鄧玘驚慌失措的逃到左良玉軍中,連忙請求道:“多謝昆山相救,如今賊人兵少,一路勞頓,正是以逸待勞之時,還請閣下速速出兵,一場大功正在眼前。”
這昆山正是左良玉的字,擱后世這廝正是大明軍閥之中,“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敵軍來襲,轉進如風”的典型。只是這個時候,他心中尚有半點忠義之心,還顧念同袍之誼,前來救援。
但是,若讓他火中取栗,卻是不可能了。那左良玉上次在二當家、張順和“闖將”手中吃了大虧,為人謹慎了許多。
如今他自己麾下只有兩千精銳,依靠地形,尚能抵擋義軍的騎兵突襲。若是貪功冒進,豈不是自尋死路?到時候哪怕是侯恂亦救不得自己了。
所以,他只是搖了搖頭,說道:“賊人皆為騎兵,我等為步卒。若是貿然出擊。勝,則追之不及;敗,則入地無門。我不為也,若是鄧總兵有心,還請收攏兵馬之后,擇日再戰便是。”
張順見左良玉麾下人馬也不甚多,有心一鼓作氣,便親自上前挑戰道:“我素聞兩位將軍大名,號為名將,勇冠三軍。如今我特意帶兵前來,愿與兩位一決高下。”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