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順被官兵騎兵追逼甚急,張順突然心生一計,便繞著前面不遠處的一處山丘逃命。
官兵未作他想,只是死命的追著張順。結果剛靠近山丘附近,只聽得一陣密集的炮聲,官兵瞬間被打的人仰馬翻,一片混亂。
原來那里正是李十安設立的火炮陣地所在。本來張順將李十安的“二炮”帶來,是為了突營不利的時候,用來轟擊左良玉、湯九州的軍陣,結果沒曾想最后正好用來轟擊綴在身后的官兵騎兵。
官兵騎兵將領乃是游擊將軍越效忠,他見敵人居然以炮阻止官兵繼續追擊,便立刻分出二百騎兵來突襲李十安的火炮陣地。
李十安也是一個狠人,見官兵前來,毫不畏懼。他命令將火炮藏在身后,其余百余士卒列陣在前,準備和官兵決一死戰。
等到官兵距離稍近,李十安便命令其中兩門火炮虛發兩炮。所謂虛發火炮,就是在火炮膛內只裝入一部分火藥,不裝入炮彈。點燃之后,只聽其響,不見其彈。
若是經驗老道之輩,或許還能注意到敵人火炮雖然響了,卻沒有炮彈發射出來,更何況炮聲數量也不對。
只是戰場之上,都在生死之際徘徊,很少有人能夠如此理智。當官兵騎兵聽到“賊人”火炮響起以后,不由大喜。他們只道是“賊人”膽寒,不等官兵靠近,就倉促點燃了火炮。
這個時代兵員素質參差不齊,戰場之上提前放銃放炮之事,時常發生,官兵不以為意,不疑有詐。
兩百騎兵,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若是關鍵時刻,在冷兵器戰場上,僅僅這兩百騎兵便可一擊定勝負。
這兩百騎兵指揮官也是魯莽,和其他邊軍常見軍官類似,勇猛輕死。他見“戰機”已經出現,便不管不顧,直接帶著麾下二百騎兵直接沖擊李十安炮兵陣地。
其實也怪不得他如此“決斷”,邊軍常和后金作戰,雙方火器都非常重視。此時,后金雖然才剛剛仿制紅夷大炮成功,但是普通火炮,后金早已經仿制完畢,并應用在戰爭之中。
這官兵經歷過邊關戰事,深知若想突擊敵人火炮陣地,容不得半點猶豫。否則一旦對面再次裝填完畢,密集的霰彈對突襲而去的騎兵來說,就是地獄之門。
“嘚嘚”的馬蹄聲,如同擂起的戰鼓一般,敲在防守的炮兵士卒心上。他們一個個相顧失色,忍不住要丟掉手中的武器,轉身逃命。
對沒有經歷過騎兵沖鋒的人來說,單單就是騎兵沖鋒時的壓力,就足以讓他們崩潰了。
李十安臉色也不太好,好在他理智還在。便高聲呼道:“火炮正在身后,怕什么?來一個,轟死一個,來一百,轟死一百。都是娘生爹養的,誰還能擋住火炮的威力不成?”
李十安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甚至連他的聲音都顫抖了起來,他都沒有發現。當然,恐懼至極的士卒們更是沒有發現李十安的聲音出現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