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之事,不僅僅打的是勇氣,更是智慧。正所謂“剛不可久,柔不可守”是也,當硬則硬,當軟則軟才是。
其他騎兵聽到撤退的鳴金聲以后,便不再繼續沖鋒,反而在“左金王”和“革里眼”的帶領下分列兩側,威脅監視著面前的土司兵。
土司兵方殺退義軍騎兵,方陣左右兩角損失較大。馬鳳儀正好稍作變陣,便變成土司兵常用的錐形陣。
錐形陣法善于進攻,石柱土司兵果然不愧白桿兵之名,如此劣勢之下,尚且有反沖鋒之心。
張順皺著眉頭看了一看,發現馬鳳儀這錐形陣真是厲害,正好左右兩側對著“左金王”和“革里眼”的騎兵,減少了方陣那種陣角的弱點。
若是義軍騎兵合兵一處,從錐形陣正面陣尖進攻,由于騎兵攻強守弱的特性,很容易被土司兵從中間分開,直逼張順中軍。
若是義軍分列左右與土司兵對射,土司兵亦可以拿出弓弩,與義軍對射。以步換騎,也算不虧。
張順見此冷冷一笑,此兵卻是算是天下強兵,只可惜時代變了。
張順只命“左金王”和“革里眼”護衛左右,又名其他助威義軍推拉出納繳獲而來的十門紅夷大炮,一字排開,對準馬鳳儀的土司兵。
不過這是放炮,又與攻城不同。俘獲的明軍炮手先裝入三倍的火藥,然后添加霰彈一分,四斤重鐵彈一枚,合口大石彈一枚。
這種裝藥裝彈方法肇始于明代名臣葉夢熊的“公領孫”之法,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投放更多的炮彈,增強火炮的殺傷力。
不過,這種方法缺點也很明顯。由于彈藥裝入過多,很容易炸膛。好在這十門紅夷大炮都是兩廣總督王尊德精心鑄造而成,暫時沒有炸膛之虞。
只聽得一陣驚天動地的炮響,大石彈,小的鐵彈和大量的霰彈便橫掃了當前石柱土司兵的陣型。
頓時當面土司兵第一排士卒應聲而倒,被霰彈打的千瘡百孔。而那些石彈和鐵彈則穿透了陣型,一連穿死三五人不等,方才停下。
馬鳳儀聽聞炮聲,頓時心膽俱裂。當面賊人之真陣,馬軍分列左右,紅夷大炮當面轟擊,其后又是萬余大軍壓陣,這如何能勝?不但不能勝,今日哪怕全身而退,亦是奢想!
想到此處,馬鳳儀連忙派遣親信前去稟告鄧玘,讓他早作決斷。
那鄧玘也是宿將,如何不知如今大軍危在旦夕,只是現在大軍和面前的義軍已經糾纏在一起,無法脫離。
后軍又被張順帶領萬余義軍,千余馬軍前后夾擊,竟是打也打不過,走也走不脫。全軍覆沒的下場,就在眼前。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