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這張道浚如何到了張順營中?原來上次輝縣之中,張三百捉住的石柱土司馬鳳儀不是別人,正是這竇莊張道浚之妹。
之前我們提到過,這張道浚頗有才干,又是忠臣張銓之后,頗得朝廷重用。
此人曾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南鎮撫司僉事指揮同知,掌印。上幸太學,賜飛魚服,升從三品指揮使都督同知。又被孫承宗看中,命他負責為邊軍督造西洋炮、弗朗機等火器。
本是前途遠大之人,結果因為參合袁崇煥一案,攻擊當朝首輔錢錫龍,又多次忤逆崇禎皇帝,便被貶戍到雁門關。
此人到了雁門關以后,并不安分。因為山西巡撫宋統殷不知兵,特意招募他為幕僚,帶領張銓所留家丁,又募集了一些人馬,協助圍剿流竄到山西澤潞地區的“紫金梁”等人。
為了將功贖過,張道浚“余方忤時,倘有不效,罪復加罪,何謝人言。故凡丁勇、馬匹、器械、米糧,一切自辦,一圖一當。”
也就是說此人認識到自己這個時候行事不合規矩,如果做的不好,就會罪上加罪,更不要說去感謝替自己說話之人了。所以剿匪的士卒、馬匹,武器鎧甲和糧草都是自己負擔。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此人用兵之法中規中矩,好歹也立了不少功勞,甚至擒獲了義軍首領“滿天星”。
當初山西巡撫宋統殷沒有被張順斬殺的時候,還特意向朝廷上報他一等功。
等到崇禎六年八月份的時候,“小尉遲”魏從義從五臺山附近返回,用幕僚麻布之計奇襲沁水,并占據了此城。
當時,張順剛從輝縣被“闖王”等人排擠回來,尚未來得及救援,便被張道浚率領士卒擊退了。
冀南兵備道王肇生如實向朝廷匯報了他的功勞。沁水縣闔縣鄉官、原任湖廣巡撫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原任山東青州府知府韓肫仁、原任陜西鎮安縣知縣劉用寬,舉人孫如玉、王廷瓚、王文仕、王同春、張賀、竇副儼、李異品、高顯光、宮生劉衢、貢生竇如干、丁繼統、侯選,同知張報韓,監生張佐、韓景、星晟、寧尚一、張國瑛、張瑆、孫如璧、韓瑁、張國瑞等。以及沁水縣合學稟善生員王廷璽,增廣生員竇如玉等,附學生員王道生等,沁水闔縣小民竇復初等,沁水縣在城生員王道昌等,曾經先后三次向朝廷上《沁水鄉紳士民為張道浚請功免罪公揭呈狀》,請求將張道浚留到沁水,保境安民。
結果無論崇禎皇帝,還是朝廷袞袞諸公不愿看到這廝得意。有人便借機彈劾他“擅離雁門,離伍冒功!”,又得彈劾他“沁城既失,不可言功”。
總之,張道浚自己出人出力剿匪安民,不但得不到朝廷認可,反而被借機整治處罰,被貶謫到更遠的海寧衛。
當心灰意冷的張道浚正要離開竇家莊的時候,正好接到自家妹妹戰敗被俘,如今已經落入張順之手的消息。
其時,張道浚母親霍氏年事已高,他生怕她得到這個消息頂不住。張道浚不得不瞞了母親,私下約見張順。
于是,張順見到他之后,便對他說:“吾平生所好者,熟婦也!汝妹馬鳳儀雖已嫁人,卻容顏未老、風韻猶存。不如你我兩家結為親家,也好兩好各一好,省卻了刀兵!”
這一次張道浚才體會到張慎言那種如同日了狗一樣的心情,什么“吾平生所好者,熟婦也”?都是三十多歲的老太婆了,還有什么“風韻猶存”?其實不就是威脅自己,若是不答應他的要求,他便要強取了馬鳳儀,好讓自己張家變成賊酋的親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