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地征兵以足兵,于此地屯田以足食,于此地冶采以足器,如此天下可覷也!張公以外如何?”
張慎言聞言不由大驚,連忙下地拜道:“主公大才,張某不及也。果然是舜王降世,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始吾不信,今拜服矣!”
張順聞言連忙將張慎言扶起,心中卻是又驚又喜。喜得是張慎言心服口服,愿意奉之為主;驚的是連這張慎言都開始信了封建迷信,日后自己再宣揚科學、理性,也不知有幾人能聽?
也怪不得張慎言拜服,張順站在圣人的肩膀上,高屋建瓴的指出來今后的發展方向。這是整整領先了這個時代三百多年,所總結出來的精華,僅憑他一人之力,如何能想得到這許多?
那張慎言見言已至此,又連忙諫言道:“主公可知此乃何地?有何特產?”
張順聞言莫名其妙道:“此地乃是盧氏,不是素來以產金鐵聞名嗎?”
“非也,非也!”張慎言吊了句書袋之,笑道:“此乃豫西之地,素來以產‘毛葫蘆’聞名天下,此乃天資將軍也。”
這“毛葫蘆”之名,張順剛開始起兵的時候,趙魚頭也向他提及過,只是當初也沒太在意。如今時間久了,竟然一時半會兒沒想起來。
張順見這“毛葫蘆”被多次提及,不由奇怪的問道:“這‘毛葫蘆’是何名號?為何這豫西產此精兵?”
張慎言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剛開始我亦不知,只是這些日子多方打聽,才明白其中緣由。”
“原來此地多山少地,民風悍勇。素來喜歡裹足纏頭,以便山地攀爬。又喜手持長矛,攜弓帶矢,相互攻殺,是以聞名。只因此地百姓素來喜歡用毛皮制作箭囊,隨身攜帶。這箭囊又稱‘胡祿’,故而以訛傳訛,便稱作‘毛葫蘆’。”
“自元以來,金商義兵以善射出名,甚是精銳,便成就了‘毛葫蘆’之名。其地涉及河南唐河、鄧州、內鄉、南召、汝州、嵩縣、汝陽、陜縣和盧氏,陜西金州、商縣等地,皆是桀驁不馴之徒。”
“國初兵盛,此兵尚且不顯。土木之變以后,募兵興起,廣西狼兵,西南土司、苗兵及少林僧兵、豫西毛葫蘆方始稱雄。遂后肅清東南倭亂、平定奢安之亂及北方邊患,常招募此兵。”
“故而朝廷設盧氏、永寧守御百戶所,嵩縣、鄧州、唐河守御千戶所,以統其兵。只因我義軍攻來迅速,盧氏守御百戶所不及召集士卒,便為義軍所滅,如今不足為懼矣。其余諸軍,他日或為義軍之患,不可不慎也!”
張順聽了張慎言描述,不由砸了砸嘴,心道:“怎么聽起來這豫西毛葫蘆和遼東女真有幾分神似,都是窮山惡水之地,民眾好斗難制。聽起來個人勇武卻是不錯,但是是否習慣遵守軍紀,卻為未可知。”
不過,如今時間緊急,左右顧不得許多。自己回頭暫且一試便知,這“毛葫蘆”到底可不可用。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