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梃無法發揮自己個人武藝的優勢,只得小心翼翼的指揮著“亂世王”和“治世王”二人和余大忠麾下的礦徒打的有來有回。
一邊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一邊是人多勢眾、武藝精湛,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義軍被壓縮成圓陣以后,便能爆發出很強的沖擊力;可是當義軍占據優勢向外擴張的時候,陣型疏散起來,反而會被礦徒壓了回來,一時間形成了動態的平衡。
陳長梃一邊強忍著釋放出自己手中的奇兵李際遇人馬的沖動,一邊向康家莊張望起來。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由于余大忠人手眾多,哪怕在全力進攻山頭上的義軍的時候,依舊保留了六七百人監視康家莊的動靜。
由于倉促和余大忠這幫礦徒接戰,陳長梃并沒有及時派遣人員和康家莊莊內溝通。所以他并不知道余大忠之所以預留這六七百人,是被康家莊內打防守反擊,打的心有余悸。
但是這并不妨礙陳長梃做出判斷,“賊人”麾下剩余這六七百人是最后的“奇兵”。只要最后這個變量被牽制住了,此戰必勝。
然而,敵人這股“奇兵”能在陳長梃放出手中的奇兵之前,被牽制住嗎?
答案是能!
李大亮與陳長梃本就是姑表兄弟,雙方從小玩到大,與親兄弟幾乎無疑。以陳長梃對李大亮的了解,自然知道他不會坐視自己被圍攻而不理。
果然等到雙方僵持了兩三個時辰以后,大家都打的筋疲力盡之時。突然康家莊城門打開,李大亮親自帶領五百精銳沖了出來。
余大忠又不是傻子,早防著義軍從城里沖出來,對自己進行兩面夾擊。他立即果斷的把手中剩余的五六百人派了出去,列陣阻擋李大亮部。
李大亮部雖然也算精銳,但是一時間也無法解決列陣而戰的礦徒,戰線暫時又恢復了平衡。
余大忠不通兵法,不過依照多年對付其他山民、土匪和官府丁壯的經驗,認為義軍已經拿他沒有了辦法。
他之所以敢來訛詐康家莊,就是聽聞康金山死了,這康家莊的莊主換人了。
余大忠很久之前就覬覦康家莊的“金山銀山”,很想將它占為己有。只是之前康金山在時,他多次來攻,都沒有取得什么效果。那康金山不愿與他為敵,又多次繳納黃金求和,雙方才勉強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如今脆弱的平衡不復存在,他覺得自己又行了,才有了這次進攻之事。
如今“點子扎手”,由不得余大忠不心生退意。
張順他們賊喊捉賊,把余大忠等人稱為賊人,也不算沒有理由。余大忠作為礦首,直接掌控著白土的數個礦井。其中有銀礦、鐵礦、鉛礦,但是就是沒有金礦。
所以他對康家莊金礦眼紅的緊,金銀五比一的比率,讓他恨不得一口吞下康家莊。
只是若是攻勢受挫,他也沒有必死之心。畢竟自己有田又有錢,何必學泥腿子搏命?
只是戰場之上不進則退,只分勝負。當余大忠還沒決定要不要退的時候,陳長梃已經看到了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