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一千余“毛葫蘆”,武藝精熟,卻未經過訓練,張順便一并托付給蕭擒虎帶領。
反正這位蕭二哥已經有較成熟的練兵經驗,又有麾下六百余人訓練有素的“孩兒兵”可以壓制他們。
于是張順便把那以礦徒為主的一千五百余人的“毛葫蘆”一并編制在蕭擒虎麾下,讓他時時帶著訓練一番使用。
就在張順編練步卒之余,當地“地頭蛇”陳金斗和李際遇又前來拜見張順。
那李際遇率先諫言道:“嵩山乃五岳之首,地勢險要。據此地東向可窺鄭州、開封,南向可覷禹州、許州,東向可與義軍夾擊洛陽,乃是一處軍事要地。”
“如今任辰等人又起事禹州,既然主公有心憑借此人之力,又豈能坐視不理,待其自生自滅?只是此地距離河南府城太近,淺水容不下真龍,若是駐軍太多,又恐為官兵集眾所破。”
“以吾之見,當留一將軍在此,依山借勢,安營扎寨,以謀深遠。若是任辰等人勢大,可觀其志向;若任辰等人旋滅,可降服其殘部,以為義軍助力。”
張順一聽,心中便樂了,這是李際遇毛遂自薦,以求留在此地。
眾將出盧氏以來,已經深知此次東征只是為了吸引官兵東向罷了。即便是到了嵩縣,大家也知道此乃權宜之計而已。
這李際遇亦是野心勃勃之輩,前番獨自造反不成,只好無奈投了自己。如今見義軍到了自家家鄉,難免又起些心思。
張順不置可否,又看向陳金斗。那陳金斗則笑嘻嘻道:“我和際遇老弟只是剛好偶遇而已,所言并非是一個事情。”
“我聽說自古取天下之人,沒有不重視人才的,沒有不重視讀書人的。主公如今承天應命,為民請命,不可不效法先人也。”
“中州自古為文教興盛之地,人才輩出、俊杰遍地。如今文運雖衰,不及江南之地,仍有可取之處。據此地十余里,有一書院名曰‘嵩陽書院’。”
“乃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先后又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范純仁等二十四人在此講學,文風盛極一時。”
“待到宋末,毀于戰火。及至嘉靖年間,有知縣侯泰在其原址,復建嵩陽書院,辟二程祠堂,聘師聚徒,蒼谷王尚絅為其題名,學院遂復。終因四百年兵災興廢,不復往昔之盛矣。”
“好在此地如今上有百余學子在此,雖非良才,亦可作刀筆書吏。主公可趁機請之,不枉白來這登封走一遭!”
陳金斗言語未落,那李際遇不由怒目而視道:“陳金斗如何如此無恥也!際遇請主公斬陳金斗以謝天下。”
“咳咳咳!”陳金斗聞言差點被口水嗆到,往日都是他搬弄是非,向主公進讒言“斬誰誰誰以謝天下”,結果沒有想到有一天還能輪到自己頭上。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