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沒說些什么,還央求我道:‘既是故人,若有閑暇,何不多購些糧草與我。我既承了情,你又得了利,一舉兩得’。我想這話倒有些道理,便命人四處購糧,又順便發賣一些與他。”
“如此反復多次,直到前些日子,我已經采購糧食五萬石,準備辭別此人,返回抱犢寨。不曾想,他剛剛被官兵偷襲了老營,營中家眷婦孺及糧草金銀幾乎喪盡。再加上官兵反復圍剿,麾下人馬亦損失頗多。”
“他聽聞我要離開,便忍不住對我說道:‘不知舜王如今何在?我本是與他相熟識的,如今在這荊襄群山之中卻待不住了,何不前去投他?’”
“我也不知你意下如何,便對他說道:‘此事我卻坐不了主!不過舜王素來喜好結交天下英豪,聽聞你率兵來投,定是掃榻相待’。”
“他聽了我的話,倒十分高興。隨即便率領大軍北上,卻為鄖陽巡撫盧象升所阻。我便利用客商的身份,多次替他打探軍情,特意利用近期鄖陽巡撫盧象升收攏人馬的機會,趁機渡過漢水北上。”
“等我們到達盧氏的時候,聽聞你占了洛陽城。我擔心他知曉了抱犢寨位置,與我不利。我便一邊讓人把所購糧食運到抱犢寨去,一邊勸說他率眾前來洛陽城。直到今日,我等方才趕到。”
張順聽了,沉默半晌。若非是自家人,焉能用心為我如此做事兒?
隨即,張順老老實實對李百戶一拜,口中感激的說道:“泰山在上,受小婿一拜!”
李百戶一路吃了什么苦,費了什么勁,操了多少心,自己心里跟明鏡似的。他自認也擔得起這一拜,所以倒也沒說什么。
等到張順拜完了,他才連忙扶起了張順,嘆了口氣道:“宋獻策常說我瞎了狗眼,不識真龍!當初之事,至今猶讓我捶胸頓足!”
“我老了,你們還年輕!我這一輩子吃喝用度不愁,只是膝下無子,只想招個贅婿來養老。只是后來那陳州知州逼迫與我,才不得不將女兒許配給你,以便有個安身之處。”
“如今我已經四十來歲了,也不知能活幾個春秋。我這家產、金銀又留之何用?還不如早早替你們置備一些產業出來,早早生了兒子才是正經!”
聽到李百戶提起“兒子”之事,張順這才想起來之前自己還答應過繼給李百戶名下一子來著。
這時候,張順又連忙拍著胸脯保證一番,并保證李百戶下半生若是無依無靠,自己來幫他養老云云。
也難怪張順如今大方。這“亂世王”本來就是性格偏狹之人,常常和其他義軍首領不睦。
之前為了一個女人,甚至和三十六營義軍盟主“紫金梁”王自用起了沖突。
正好此人和自己相性頗合,既然被李百戶牽線搭橋迎了回來,這一次自己沒有再放他走的道理。
兩人正說得入巷之時,那李香和柳如是卻坐不住了。自家夫婿到底是什么毛病?放著兩人如花似玉的婆娘不理,整天三更半夜和幾個老頭子廝混?
她不由親自上門催促道:“子時都過了,你們倆有什么話就不能明天再說嗎?”
一老一小這才止住話匣子,分別睡下不提。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