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人聽了之后,不由神奇一動,上前拜道:“舜王果有凌云志,愿為羽毛助飛天。不須高處不勝寒,但愿青史有遺篇!”
張順仔細一看,卻是三位少年才俊,頗為面生。
那呂維祺如何不知何意?他連忙上前介紹道:“此三人號‘嶰谷三才’,分別是溫廷枟,字伯庸;張師樊,字勝之;師佐,字靖公!”
哦?原來君擇臣,臣亦擇君,還有不少人雖然應邀前來,卻是還在觀望。估計這三人剛才被自己志向所動,這才站出來出仕。
張順心中一亮,不由連忙夸道:“原來是三位少年才俊,如今肯為出仕義軍,真是不勝榮幸!”
“三位且跟隨我左右,做一段時間文書。回頭州縣有缺了,再屈就不遲!”
跟著張順左右做文書,那是要當做親信來培養了。回頭再外放州縣,那就是按照封疆大吏、中樞閣老的標準進行選拔了。
且不說以后如何,但就外放州縣就足以動人心了。
十年寒窗何所事,半為蒼生半為官!
依照他們的學問,恐怕也得個十年二十年才有中舉中進士的可能,再等到外放為官,又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這果然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
一時間眾學子兩眼放光,顧不得殺頭誅九族大罪,紛紛或吟詩或作賦,盡力展現自己的才華。
那呂維祺也不得不喜笑顏開,口干舌燥的向張順逐個介紹起來。
張順又先后收納賢才:姚賡唐、楊英、丁泰吉、楊鐮、楊士英、劉紹周、石岳、田乃實、李旒楠、張鑒橫、張祖恕、吳治平、劉介、徐琦等五十余人。
一時間賓主皆歡,賞燈會大獲成功。
只有呂維祺還懊惱的抱怨道:“惜乎孟化鯉、張抱初二位大家已逝,不然天下文人墨客來者更眾矣!”
“更可恨那靈寶許氏,竟是半分顏面不肯賣與我。家中嫡庶無一人肯來。”
念及此處,呂維祺還有幾分憤憤不平。
也難怪呂維祺這般神態,那靈寶許氏盛于明代前中期。其家族許進和三個兒子,皆官至明代尚書。
“父子四尚書”,古今罕見。哪怕已經成為河南府儒林代表的呂維祺,在人面前也不敢大聲出氣。
當然,這呂維祺看似抱怨,實在報功。頗有后世“凡爾賽”的風范。
張順哪里不知?他不由擺了擺手,笑道:“天道輪回,興衰有常。許氏雖然名望甚高,只是如今人才凋零,不復往日之盛,又值得什么?”
“今日全賴呂公之力,方招得河南英豪,盡數來投。如若不然,即便我奪取了這豫州之地,恐怕也只能望洋興嘆,忍痛棄之矣!”
“過譽了,過譽了!”雖然這只是雙方一個交易罷了,實則是雙方結成了文武聯盟。
那呂維祺嘴上不說,心中也頗為得意。
昔日荀彧見曹操,潁川謀士盡歸魏;如今我呂維祺見舜王,河南文士盡仕順,庶幾無差矣!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