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順率領義軍占據通許以后,第一時間便派遣斥候打聽附近官兵的動向。
僅半余日,便有探子急忙匯報道:“舜王殿下,經我們探查,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攜帶萬余人馬于一日前走陳留、尉氏,直奔洧川去了!”
“這……這老賊真是疾行如風!”張順聞言不由吐槽道。
官兵向來行動遲緩,張順這一次雖然率眾繞道,本以為能夠后人發先人至,趕在朱大典之前設下埋伏,結果反倒讓朱大典搶先去了。
當然,其實官兵搶了先也不要緊。既然義軍已經滲透到官兵防線后面了,有的是手段收拾官兵。
牛金星聞言便諫言道:“既然朱大典率眾已走,開封府空虛,正合可以施展那圍魏救趙之計!”
所謂“圍魏救趙之計”,其實就是圍點打援。這是義軍出征前商討出來的方案之一。
由于大明藩王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每當義軍遇到困難的時候,率先攻打藩王封地,乃是調動朝廷大軍的不二選擇。
張順沉吟了片刻,搖了搖頭道:“按理來說,攻打周藩乃是最好的選擇。”
“大明周藩隱然為天下諸藩之首,不但富甲天下,親王之下更有七十二家郡王。”
“連聲名頗著的福藩、唐藩,與之相比,亦是小巫見大巫。開封一下,定然天下震怖!”
“只是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一、能不能打的下來。既然周藩如此重要,我等有連破藩王,河南巡撫傅宗龍豈能無備?”
“二、打下來能不能守得住?我軍自占據洛陽以來,招兵買馬,實力大增,粗略算來也有四五萬人馬。若是處處布防,處處守城,豈可得也?”
“三、即便開封已下,又被我等堅守下來。嵩山以東皆為平原,無險可守,東可以威脅山東及南、北直隸,北可以覷視山西。如此數處皆幽燕之根基也,一旦有失,大明朝廷定然分崩離析。”
“到時候朝廷定然盡起精銳,與我爭鋒。官兵勝,我等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回河洛之地;我軍勝,便席卷山東、直隸、山西等地。”
“到時候京師崩潰,后金入關,我等可有兵馬再度決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二百余載之朝廷乎?”
“以我之見,不若暫且留著周藩,替崇禎小兒穩住架子,以備蒙古、后金。”
“及我軍形勢已定,再出兵北伐,一鼓作氣連破大明、后金方為妥當!”
“這……”牛金星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信息,猛的反應不過來。
沉吟了半晌,牛金星不由感慨道:“古人云:心懷天下者乃為天下王,吾始不解其意,今乃知之矣!”
“吾千算萬算,卻是少算了遼東女真,塞外韃虜。若果如主公所言,彼輩亦有覷視天下之心,聚明幾釀成大禍矣!”
呵呵,上一世李自成兵敗一片石,就是你思慮不周的結果吧?
張順乜斜了牛金星一眼,不由笑道:“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張順這段話出自于《孫子兵法·九變篇》,那牛金星自詡熟讀孫吳兵法,如今一聽便懂。
他不要拜服道:“主公用兵殆天授也,非人力所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