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見大伙如此關心自己身家性命,也只好反復保證道:“諸位且把心放在肚里,我定然趨利避害,不使大家有所擔憂!”
好容易才說得動牛金星放自己走,張順便換上鎧甲,掛上鋼鞭、長槍,跨上戰馬向洧川趕去。
別看張順說的好聽,一副好端端的去拼命那得多沙雕才能干出來的事兒。
其實,他心里明白,每次面臨大戰的時候,他都有親自下場沖殺的沖動。
作為一個久經沙場之人,當他面對著千軍萬馬,腎上腺素會急劇上升,使人精神亢奮,很容易讓人產生沖進人群中“開無雙”的錯覺。
想一想前一世很多人沉浸在真三國無雙和對抗***中不可自拔,張順也有點理解為什么有些武將那么喜歡莽。
當你身披重鎧,騎馬馳騁在敵人陣中,視敵如無物的時候,很容易不可自拔,乃至上癮。
張順也不過是個普通人罷了,有時候看著戰場之上拼命廝殺的將士,有時候也難免有些沖動。
好在他多少有些自知之明,盡量克制住自己沖鋒陷陣和嗜血的欲望,冷靜的指揮著士卒向戰場趕去。
尉氏距離洧川不過四十里,再加上白廣恩、賀人龍且戰且退,不過剩余二三十里腳程。
張順率領麾下精騎只用一個時辰便趕到了戰場。
正如張順所言,他以“馬鷂子”李輔臣率領五百騎兵為先鋒,賀錦率領千余騎隨其后,張順自率二千余騎在后面壓陣。
和白廣恩部纏斗的祖寬率先遭遇到義軍的先鋒,他根本不把義軍騎兵放在眼中。
他接到“夜不收”匯報以后,不由笑道:“去五百騎,且教一教他們怎么騎馬!”
明軍九邊在明末,薊遼二鎮因為是對抗后金的前線,最受朝廷倚重。
軍餉對他們優先供應,戰斗力也頗為可觀,是以看不起其他邊鎮,更不要說張順這樣的“匪寇”了。
不多時,官兵果然分出來一部騎兵,前來阻攔“馬鷂子”李輔臣。
那李輔臣年紀雖小,卻是沖鋒陷陣的一把好手。
他見狀不由大喝一聲“來的好”,便持槍沖了上去。
將乃軍之膽,見主官如此,麾下士卒也嗷嗷的沖了上前。
大家都是血肉之軀,哪個能視死如歸?
騎兵對沖除了雙方裝備武藝之外,拼的就是膽氣。
李輔臣藝高人膽大,直挺挺沖了上去,官兵不由有幾分畏懼,便有些遲疑。
狹路相逢勇者勝,官兵這一遲疑不要緊,登時被李輔臣殺入陣中,當場刺死了兩人。
其余騎兵亦同時撞入官兵陣中,一時間不知道長槍刺穿了鎧甲,刺落了多少士卒;大刀砍翻、勾割了多少騎兵。
一時間人仰馬翻,雙方交叉而過,只留下幾十人、十余匹馬倒在地上,哀嚎嘶鳴。
喜歡大家請我當皇帝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大家請我當皇帝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