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中,像白瑞樹這樣被法術迷境配合超視距打擊的戰果沖昏了頭腦的學生,竟然不是一般的多。
因為這套成體系戰術,輕易摧毀了敵人的鉗形攻勢。
鉗形攻勢強嗎?強,說不強那是騙人的。
在一線和工具人士兵待在一起的戰區指揮部的學生們最是知道發現鉗形攻勢后的恐懼,黑方攻來的兩支軍隊力量密集,戰力壓根不是白方由于偵察需要而散開的各支部隊能夠相提并論的,在沒有重新匯合成更大的軍事單位之前,白方的任意一支小部隊撞上黑方二隊之一都得歇菜。
要是匯合的速度慢了,那就得被對手一下子鉗穿,當即宣告對決失敗。
而之后白瑞樹下達給他們的戰術,他們也看得出是應對鉗形攻勢的安排,但光憑這些依舊得被“時間”二字掣肘,情況并不算好。
但轉眼間,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原本對鉗形攻勢的恐懼,迅速轉化成了對法術迷境配合超視距打擊的狂熱。
在莫余注意到這股思潮時,學生們已經就“下一場對決是否要在開局就是用法術迷境”吵得一片硝煙了。
支持者自然是對法術迷境后接一個超視距打擊的狂熱愛好者,用其中的頑固派的話說,不論對手是誰,只要不會密碼傳訊,沒有特化的偵察手段,開了法術迷境之后就都是睜眼瞎,用超視距打擊錘就完事了。
至于反對者,思路倒是和莫余大差不差,表示這場對決中,雖然此等戰術建功不小,但得結合本場對決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拋開之前的“探地圖”行為,硬要說全憑此戰術一擊功成,那純屬扯淡,誰要是再提開局就放法術迷境,那多半是腦子不清醒了。
頑固支持者被這么一說也頑固不下去了,這是在虛擬推演系統里,可不是在私人茶話會上,是有人記錄言行,等待復盤的地方。
要是私底下幾個朋友聊天,犟嘴還能算是取樂的途徑,現在是在公共場合,討論的目的可不能只是取樂,要是因為自己一時嘴硬,堅持錯誤觀點,被人把論據拍到臉上來了還不更正,導致場外記錄言論的工作人員下調對自己的看法,最后導致自己在最高層的能力評價遠不如應有評價……那可真是麻了爪了。
一時間支持者們紛紛妥協,放棄之前的“開場就用”觀點,轉而開始討論,這等戰術在什么時機釋放最合適——說白了,支持者和反對者都相信該戰術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戰術,只是在釋放時機上各有分歧罷了。
莫余無語了。
這都還沒清掃完本場對決的殘敵呢,怎么就開始討論下一場對決該怎么打了?
膨脹啊,同學們,膨脹要不得啊。
好在黑方也確實被這一套連環打擊搞懵了,白方的學生明明是一邊開小差一邊指揮作戰,愣是把黑方剩余的殘敵秋風掃落葉一般地清理干凈,連一點阻礙都沒感覺到,就到了最后的“勸降環節”。
白方的士兵圍著黑方最后的據點,只圍不攻,一群學生走到據點的防護前朝上頭喊話,不一會,黑方的學生也站到了目光所及之處。
如果這不是測評,而是什么生死之戰,趁現在雙方首腦都在,一波冷箭,就可以準備“三家歸晉”了——三家吃大虧,司馬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