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到吃的嚴重性后,姬國卿下大力氣抓的第二件事就是農耕。連日來挖的水渠已經收到效果,接下來就是春播。
河床兩側的慢坡地,暫時無法灌溉,但是那里完全可以種植些谷子、豌豆、豇豆、綠豆、芝麻等比較耐旱的作物,而且時下正是開墾播種的季節。
隨著人口的增加,田地數量不夠,就鼓勵百姓到西漢水河兩側不容易被夏季洪水淹的河床上、山坡上開墾荒地。凡是新開墾的荒地,不但土改處提供種子,而且第一年還不用交公糧(之前一直叫租子,來到這個時代的第八天,姬國卿將之改名為交公糧)。這幾天,那些外來投靠西漢水莊的人,已經陸續開墾出五十多畝的荒地,而且這個勢頭一直在快速增長著。
首要關心的還是練兵問題,沒有強而有力的武力保障,其他什么的做得再好,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
凡是要求到治安處的年輕人,姬國卿一概來者不拒。如今這些人找到壯實一些的太難,十個里面找不出兩個。單單看表面壯實或瘦弱就武斷地選擇誰、淘汰誰很不科學。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根據他們訓練的表現進行篩選。自己需要的是一支高質量的精兵,而不是數量眾多的民眾。
跟王本固一樣的三十歲以下的單身漢大部分都留下了,只有王本固等四個人被踢出去安排到了土改處。另外三個人,身體素質實在是太差,而且還都有一身病,再怎么訓練都不可能訓練成合格的兵。王本固因為是西漢水莊輩分最高的年青人,剛開始投靠姬國卿時,就被姬國卿尊稱為“爺”,一向得不到重視的王本固未免有些翹尾巴,訓練時不但不聽姬國卿號令,還經常影響他人。姬國卿為了籠絡王家人,不管當著眾人面訓斥被自己尊稱的這個“爺”,只能將之剔除。
一大早,十七八歲的、剛來三天的河西村的何小麥就告訴姬國卿說,河西村的劉豬娃今日要送一車糧食過來,并聲稱是自己兄弟何小米昨夜告訴自己的。等何小米到學堂后,確認了事情屬實后,姬國卿就吩咐土改處主任安排人到村西南口接應。這個時候來送糧,何異于雪中送炭?
不但知道劉豬娃要來送糧,還知道劉豬娃的三個兒子都要來西漢水莊投奔自己,大牛和二牛想跟著何小麥在自己身邊訓練,三牛想到學堂去識字。
“來了,來了!”何小麥脖子伸得長長的,看見了西北街道上跑過來兩個人,大聲叫道:“班長,大牛二牛來了!”
“來了就歸隊!”姬國卿道:“何小麥,以后就讓大牛二牛跟著你,今天,你先教會他們立定、稍息、向左轉和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