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稍息、向右看齊、向左轉、向右轉這些基礎動作,大部分人已經掌握,只不過動作非常不標準。齊步走、踏步走、跑步走、喊口號,只有大約三十人能夠掌握行走時的隊形。不管怎么說,這些基礎動作已經不需要姬國卿親自指揮了,交給別人去做就行。
西秦嶺山的春天溫差很大,早上起來還冷呵呵的,到了中午就感覺有些小熱了。水渠主干道已經通水,不少麥田能夠澆水。剩下的就是每塊麥田之間的支路水渠,這些工作就交給農戶自己了。誰家的地需要澆水,就挖支路小水渠從主水渠上引水到自己地頭。田地里,到處都是人,大部分忙著澆地,還有少部分在挖支路水渠。西漢水河上游和下游河灘地上,不少人在搬石頭堆積堤壩,開墾新的耕地。有的新墾田地里已經種上了芝麻、大豆、豌豆和谷子。
在另一個時代,姬國卿知道秦嶺淮河以北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夏季,小麥成熟后種玉米,秋季玉米成熟后種小麥,可保一年兩季收成。如今這時代,玉米可能僅在福建沿海一帶有種植,其他地方還沒有出現玉米的身影。另外,在福建沿海一帶,還有紅薯、土豆、辣椒甚至番茄,這些東西弄到北方后,很快就會成為主要作物之一,可惜如今連影兒都沒見到。除了這些,姬國卿知道歷史上好像明初就有了花生,按理說這二百年來,花生應該遍布了全國,可是西漢水莊這一帶仍沒見到花生的影子。
沒有這些作物,麥熟之后,就絕對不能讓地荒著,必須種些其他的莊稼。
由于不懂科學,也沒有化肥可用。西秦嶺山這一帶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一年只種一季作物比如小麥成熟后就讓土地閑置,直到秋季再種小麥。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原因就是土地的肥力跟不上,條件不允許一年種兩季。
對科學知識稍微了解一些的姬國卿,自然不會讓這些土地閑著。等到小麥成熟后,完全可以在小麥地里繼續種大豆。大豆的根系可以儲存氮,只要收大豆時把根留在土地,就等于在土地里留下了許多的氮。而這些大豆根系上的氮,正好是小麥等作物喜歡的氮肥來源。因此,自從掌控了王家大宅后,姬國卿只是讓人把很小的一部分大豆當做糧食給分了下去,剩下的大部分大豆都留著作種,等待小麥收割后直接在麥田種植大豆。
大豆,是農耕民族找到的可以媲美肉食的作物,肉食中含有的很多蛋白和氨基酸,大豆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另外,大豆衍生的食品種類很多,味道也屬上乘,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作物。
西漢水莊的已耕土地全部分包到戶,河床兩側可以開墾的也在不斷開墾著,新墾的土地,需要分給種子進行播種。另外,不斷有人前來投奔,人口不斷增加,對糧食的消耗就更大。劉豬娃送來的一車糧食,里面有小米、小麥和部分豆類,暫時可以解決西漢水莊七百人約三到五天的吃飯問題。糧食缺口這么大,到麥熟之前,最少還需要二十車糧食,這也是建立在人口不再增加的基礎上。
不管西漢水莊這臺機器能運作多久,眼下必須使之正常運轉。
姬國卿將訓練任務交給點名的六個人負責后,自己來到了土改處。
土地改革分配工作已經完畢,剩下的只是供給那些墾荒之人的種子。灌溉水渠主干道也已經完畢,剩下的支流都交給了擁有田地的百姓自己去挖。修路,只是修通西漢水莊通往河水東南大片土地之間的通道,便于牛車通行,此工程早在三天前就結束了。建房,還在繼續,這也是唯一一處需要土改處提供糧食給勞動者的一項支出。如果不斷有人口涌入,就需要不斷地建房,土改處就要不斷地提供糧食。土改處的糧食已經不多,以后不能再這樣了,需要商議一個合理的分配方案。
來到土改處后,姬國卿召集了主任二哥,教書先生姐姐姬慧卿,單身漢代表張同樞、王本固,有家室農戶代表李應發、劉豐茂,外來逃難人代表甘祥、胡有德,連自己共九人齊聚一堂。
姬國卿開門見山道:“今日,再次召集大家,想討論六個問題。第一,西漢水莊今日成立土改護衛隊,還保留之前的土改處和治安處。第二,西漢水莊麥熟之前不再接納新來的,現有需要的房建工程完畢后,土改處不再負責村子百姓的房建工作。第三,西漢水莊的所有銀錢和糧食作為共有資產,不經護衛隊、土改處聯名同意,任何人不得動用公用物資。第四,西漢水莊土改處成立糧食供應銷售店,從今以后,凡是沒糧食吃的人,都可以到銷售店購買糧食。第五,護衛隊以后外出公干,繳獲錢糧不再盡數交給土改處,而是需要留下一部分用以養兵。第六,西漢水莊要建立一套涵蓋面更廣一些的規矩,成立專門機構來維護這個規矩。針對這樣六個問題,大伙兒都來討論一下,具體細節怎么制定吧。”
王本固早就耐不住道:“班長……”
“不,”姬國卿肅然道:“自今日起,我稱謂變為排長,這事剛才遺漏了。”
“排長?”王本固不解道:“排長是什么官職?”
喜歡吃飯穿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吃飯穿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