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亭寺出來,何歡說:“老坐車也沒意思,回去我們就走一走太華古道。走不走得動?”
“走得動!”大家大聲回答,中氣十足。
“嗯,走不動的就讓人背。免費的腳力不用可惜了。”
女生們大笑,不懷好意地看著自己的男朋友。男士們都無語地看著何歡。
太華古道不像三清閣和龍門那么狹窄陡峭,大家一邊跟著何歡走一邊聽他講解,也不覺得累。
“這條太華古道也是修建于元朝,為什么云州很多古跡都是從元朝起呢?因為在忽必烈征云州前,云州是相對封閉的。
云州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也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為滇國。后來歸屬于漢朝。但這個古滇國現在已經成為一段秘史。
留給我們的可能只有2006年發現的萬人坑遺址和出土的青銅器,展示著古滇國的輝煌和苦難。”
大家感慨地點頭。
“云州真正納入中原統治者的版圖是在元代,之前它就是附屬國的形式。所以它保留了很多的土著。
加上很多從元代開始遷移來的北方民族,和統治者實行的土司制度,就形成了今天民族眾多的局面。
很多有記載的歷史文化,也就從元朝開始。太華寺原名佛嚴寺,跟剛剛三清閣一樣,也是由元代梁王所建,后來被黔寧王沐英奉為家廟。
中央對云州加強統治,從元代始,到明朝沐家世襲鎮守云州兩百年,清朝吳三桂鎮守云州,隨著這些強人,云州的歷史也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一起跌宕起伏。”
何歡便圍繞太華寺講起從沐英鎮守云州到建文帝在太華寺僧居避難,道出云州的歷史。
大家正聽得心情跌宕起伏,不知不覺就到了太華寺。
何歡撫著寺廟前的欄桿,“你們看這大理石欄桿精美不精美?”
大家摸著雕花的大理石欄桿。
“我不知道精美不精美。”一個游客說,“你說它精美它就精美!”
游客們笑了,都望著這個博學多才的導游。
何歡笑道:“我現在指鹿為馬都可以呀!”
在大家的笑聲中,拍著欄桿,“這是平定吳三桂叛亂后,云貴總督拆了五華山的平西王府,把平西王府的建筑材料弄到這兒來重修了太華寺。
因為太華寺在那場戰火中遭到了毀壞。這叫拆東墻補西墻,也叫一報還一報。因果循環,很符合佛門教義。”
“哈哈哈……”來到佛門圣地,大家又捂住嘴。
跟著何歡進去瞻仰一下這座千年古剎。
一個游客說:“說實話以前我來過睡美人山,感受就是西邊有座山,山上有座廟,今天才認識了睡美人啊!才知道這座山如此豐富的內涵!”
大家紛紛點頭,何歡也笑瞇瞇的。旅游就是這樣,你看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很大程度與同行的人有關。
一般導游是到一個景點簡單介紹一下,何歡這一路走來,圍繞太華寺,就把云州歷史梳理了一遍。
從太華寺出來,坐上電瓶車回到游客中心。
何歡帶他們朝游客中心對面走去,蒼松翠柏與花壇間立著一座雕像。
“這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墓。聶耳生于春城,二十四歲東瀛求學,游泳時溺水于藤澤市海岸。
與他并稱為云州二士的張天虛,也是他的好友,前往島國把骨灰帶回來,安葬于他生前最喜歡的美人腰。”
講著聶耳的生平,大家跟著他上去瞻仰這位音樂家。
“墓園修建成了月琴的形狀,七個花臺,象征著七個音階。二十四級臺階,象征他在人間的二十四年。
青松翠柏列陣,聶耳長眠此間。共和國國歌響起之時,想必九泉之下也拉響了琴弦。”
游客們不禁淚盈于眶。
走到墓前,何歡道:“愿江山不改,國歌永遠伴隨這位音樂才子!”
大家在墓碑前肅立,熱淚盈眶,腦海中仿佛回蕩起義勇軍進行曲,心潮澎湃。
“二十四歲!”大家不由感慨,惋惜,心疼!這樣的才子居然英年早逝!
何歡帶他們走下琴臺,“你們二十四歲在干嘛?”
“我在和女朋友爬睡美人山啊!”一個小伙子牽著女朋友的手,“你呢?”
“扎心是吧?我二十二!我相信我二十四歲的時候也會有女朋友的!哼!”
谷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