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邾
現在是不是還是早了點?
但是徐庶卻不這么認為,他從晉中回來之后,就一直在琢磨這件事情,因為現在大漢的疆域已經擴大了數倍。
益州、雍州、涼州、并州、西域、西南,現在都是隸屬于大漢的統治之下的疆土,但是現在這些地方的官員,還是有以前的察舉制度選任官員。
察舉制,并不是就不好。
畢竟大漢王朝幾百年下來,都是依靠的這個制度。
但是,徐庶更加清楚。
現在的大漢,已經不在是以前的大漢,這察舉制經歷幾百年的運行,弊端也已經凸顯,就是世家大族越來越強大,世家尾大不掉,這對于一個王朝來說,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現在大漢已經占據大半個天下,若是不趁機改變制度,等到將來天下一統,那時候想要改變制度,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
幾年前劉禪給他說起科舉制,讓他眼前一亮。
當然,更重要的是。
大漢剛經歷了西域大捷、西南大捷、晉中大捷,而且其中西域與晉中的兩處戰場,皇帝可謂是攢足了風頭,因為這兩場大捷均與皇帝有關。
還有就是,剛剛結束的這場疫病,要不是皇帝及時推出接種牛痘的方法,怕是現在天花已經蔓延到全國去了。
皇帝現在的威望到達了極致,這個時候只要皇帝下令,即使世家大族們有別的想法,怕也不敢這個時候出來跟皇帝唱反調。
但是,劉禪就擔心這個。
“徐愛卿!”劉禪故意皺眉問道:“敢問是何科舉之法?”
本來想著等官辦書院推行到全國,讓全國百姓逐漸通過書院學到一些知識,然后才開啟所謂的科舉考試。
畢竟想要科舉,你總得讓老百姓有的考才行。
要不然你風風火火的搞科舉取士,但是老百姓卻是大字不識一籮筐,你讓他們怎么應考?
“回陛下!”
徐庶緩緩說道:“以往我大漢取士,均是采取舉薦之法;”說著他似乎有些為難的道:“此法若是在太平之日,倒也足夠應付,可是現在是三足鼎立之勢,而我大漢疆域又在不斷擴大,這推薦的人才,難以滿足空缺的官職。”
???
什么玩意?
很多大臣有些懵逼。
心說你胡謅什么呢?
只要朝廷下令,我們分分鐘給你推薦一堆的人才。
“陛下!”徐庶并不搭理大臣們的低聲議論,他說道:“舉薦人才,需要舉薦之人,通過各種途徑,去考察被舉薦之人的德行,才學...”說著他嘆息道:“但是這種方式,卻有可能埋沒一些有才學之人。”
所有人不說話了。
徐庶說得并沒錯,察舉察舉,你總得先考察之后,你才能舉薦他吧,總不能都不通過考察,就將這些人舉薦給朝廷。
至于埋沒人才。
呵呵——
大漢王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又有多少人才不被埋沒?
“所以,微臣以為...”徐庶繼續說道:“若是朝廷舉辦一場考試,讓所有愿意為朝廷效力的人,都能參加考試,然后朝廷通過考試的成績,然后擇優錄取。”
這——
就在所有人都愣住的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丞相諸葛亮,突然也向劉禪行了一禮,道:“老臣附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