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時候,一些唱戲中的小節骨眼,楊寶森先生都非常細心的為林牧做了指導。
這種貼心的一對一的專業輔導,就算是當初楊寶森的徒弟們,都未必能夠有這樣的榮幸。
換上一身干凈的衣服,林牧就離開了出租屋,向著學校趕去。
華夏戲曲學院是華夏第一所戲曲學校,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培養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的大學,是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
林牧所在的京劇系則是華夏戲曲學院最大的院系。
一年前,于智魁先生受邀來到華夏戲曲學院,擔任了華夏戲曲學院的總監,京劇系主任。
林牧也是在那個時候,進入到于智魁先生的眼中,成為他的記名弟子。
林牧到了學校之后,直接趕到了練功房。
走進練功房,林牧只看到一個頭發有些花白的老人正坐在一把椅子上,認真的擺弄著他手中的胡琴。
林牧趕緊快步走過去,笑瞇瞇的說道,“王老,早上好啊!”
王文鶴抬頭看了一眼林牧,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說道,“林牧啊,每次你都是第一個到!”
林牧笑呵呵的說道,“對了,王老,趁著他們還沒來,你幫我調調嗓子!”
王文鶴點了點頭,說道,“行,還是老規矩嗎?”
林牧點了點頭。
王文鶴從一旁的琴盒里拿出來一塊氈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將胡琴的琴筒放在上面,左手扶著琴弦,右手的琴弓輕輕的拉動了幾下,調好了琴聲,沖著林牧點了點頭。
一段導板的琴聲響起,林牧擺好架勢,開口唱道,
“昔日有個三大賢……”
“劉關張結義在桃園……”
“弟兄們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團圓……”
這一段《珠簾寨》的“三大賢”是林牧最喜歡的唱段之一,每次吊嗓子,第一段必唱這個。
因為這一段中,有導板,原版,還有流水,唱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開嗓子。
王文鶴作為京劇系的老琴師,每天早上都會來給京劇系的學生們操琴吊嗓子,對于林牧這個孩子,他是打心眼里喜歡。
因為王文鶴的師父名字叫做楊寶忠。
楊寶忠是著名的京胡圣手,而且他還是楊派祖師爺楊寶森的堂兄。
王文鶴18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華夏京劇學院最年輕的京胡、京二胡和演唱教師。
如今80歲高齡的王文鶴,依舊是每天都會來到這里,為京劇系的學生們操琴吊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