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檸的話,張枝江想了片刻,道:“這事我得跟老姜商量商量。”
“要不,您等會去打個電話?也別忙著回去,把這事定好了再說嘛。”
“好吧,好吧。”
吃完飯就去郵電局,張枝江往出版社那邊打了個電話。
大概情況說了一遍,姜瑞只說要再考慮考慮。
掛斷電話,一算賬,花了三塊錢,這就離譜。
徐檸要去結賬,結果張枝江把他攔下了。“這是公務,你花什么錢,用不著。”
“哦。”
張枝江在附近找了個招待所住下了,打算等著姜瑞那邊的準信,他在這也方便聯系。
第二天,姜瑞那邊打了電話過來,說是可以答應這事。
不過,問題是要在哪辦公?
按道理說,既然掛靠在出版社那邊,辦公地點當然也要在本地。可話又說回來,姜瑞之所以答應,沖的就是徐檸說的那句可以請同學幫忙,京大的牌子啊。
好吧,在京城也不是不可以,好處不少,至少影響力會大很多。
就是有點麻煩。
接下來用不著徐檸管,張枝江開始跑前跑后的聯絡,重點是聯系印刷廠。
這點倒簡單,他之前剛跟京城的印刷廠聯系過了,只不過當時談的是徐檸那本書的印刷。因為距離太遠,出版社選擇的是異地印刷。
現在不過是再打個招呼,再補一些手續。
……
轉眼到了十一月,天氣轉涼,徐檸特意去海淀商場那邊買了兩身外套。
現在就差一輛自行車了。
不過,這事實在也不容易。他之前在燕南園門口貼了廣告,想從老師那收購自行車票,結果沒多久就被撕掉了。
他不甘心,又去三角地貼,寫著:高價收購自行車票,有意向者請留言。
這里是學生們的信息交流中心,幾個信息欄上常年糊滿了各種啟事聲明小廣告,類似論壇。
這次倒沒人撕了,第二天去的時候發現下邊果然有留言,寫著:我有意向,但無票。
徐檸氣得不輕,提筆在留言后附言:DSB。
之后揚長而去。
沒轍,他只好找到了輔導員,請他幫忙在老師們中間問問。
第二天就有了準信,力學系有一位老師有自行車票。
徐檸親自拜訪,花八十塊錢買了。
接著,他又拿著錢跟票去百貨商場,花兩百七十一買了輛鳳凰牌。
蹬著嶄新的自行車,回到學校的時候,那叫一個意氣風發,人帥車靚。
這年代的路上,騎自行車的拉風程度不比幾十年后的奔馳寶馬弱多少。
突然接到姜瑞那邊拍來的電報,是好消息,雜志的創刊申請獲批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徐檸回宿舍手寫了幾張招聘啟事,再次奔向三角地。
沾上漿糊,piapia往上一貼。
招聘啟事:本人正籌備雜志創刊事宜,現誠邀各路才子佳人加入,不限專業年齡學校,有信心者皆可前來,文筆上佳者優先。會面地址,未名湖南岸臨湖軒。時間,十一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半(周末)。
貼完啟事,徐檸就沒再管,蹬著自己的新車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