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檸再次看到陸明時,差點沒認出來。
一身普通的藍色工作服,都掉色了,皮鞋換成了布鞋,看著跟普通工人沒什么區別,完全不像當時在學校講座上那般體面。
“陸老師好。”徐檸打招呼道。
“你好,你好。”陸明笑著點點頭。
上次投稿,他拿到了一百多塊稿酬,頂他好幾個月工資,所以對徐檸的印象也很好。
“咱們就在這聊嗎?要不,去前邊那家飯店?”徐檸說道。
陸明擺擺手:“算了吧,去了又得花錢,有事就在這說吧。”
“好。事情是這樣……”徐檸就把情況說了一下。沒添油加醋,也沒藏著掖著。
陸明的心情慢慢沉了下去,聽他說完,忍不住嘆氣道:“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別耽誤你們的事。”這部分內容都影響人家銷量了,他當然不好意思再說什么。
“陸老師,您先別急著說這些,我還有個想法。”
“哦,你說。”
“您之前的講座是計算機普及工作的內容吧?我想著,能不能由雜志跟你們單位聯合,出一個正式的科技版塊?內容還是一樣,但要加你們單位的名字。這樣既是普及了計算機知識,也能促進雜志銷量。對了,雜志社這邊還可以為此付一筆合作費。”
徐檸的打算很簡單,借用人家的名氣。
沒辦法,這會的人還就吃這一套,加個大點的名頭比什么廣告都好使。什么專家,什么學者,那就是正確的代名詞。
之前那期為什么效果不好?因為什么都沒寫啊,連作者介紹都沒有,就只有一個名字。
聽完徐檸的話,陸明覺得新奇,但心里再一琢磨,又突然覺得還挺靠譜的。
他們單位本來就有計算機普及的工作任務在,每個月都得去學校做講座,這要是跟雜志聯合出個科技版塊,效果當然好的多。
“這事我得回去找單位領導問問。……對了,你剛才說還有合作費,是吧?”陸明說道。
“是,您看多少合適?一期五百,怎么樣?而且不算稿酬的。”
陸明點點頭,“我知道了。”
“那,您現在能回去問嗎?我可以等會。”
“這恐怕不成,至少得明天答復了。”
“好,那我明天打電話聯系吧。”
“嗯。”
事情比徐檸想象的更順利。第二天他再打電話過去,陸明接的電話,說是沒什么問題。由他們單位攥寫科普內容,并署名,只是雜志發行前得把稿子送來確認內容無誤。
徐檸一口答應,接著又跟張枝江一塊過去,跟人家詳細談了細節。
“小檸,你說這事能成嗎?一個月得花好幾百,可不是小數了。”回去的路上,張枝江還是有些忐忑。
“這我哪知道,成不成得看結果。……就算不成,這錢就算支援科研事業了。”徐檸心不在焉的道。
“唉,說的也是。人家也不容易,我看好些人用的茶缸子都掉瓷了。怎么還沒我們出版社那邊條件好呢。”
“好像是效益不大好。”徐檸無奈道。
八十年代初,這樣的單位多了,很多甚至不得不開設企業來維持員工工資。
比如兩年后成立的連想,再比如幾年后那些校辦企業,都是沒辦法,有的真是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