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陣,劉長山就先離開了,他還有工作要忙,而且跟小年輕也實在沒什么話題。
正好到了飯點,徐檸他們打算去附近的快餐店。
“聽說你是京大圖書館系的?81級?”一邊走著,李維說道。
徐檸點點頭。“你呢?”
“我是八零級,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李維拍了拍旁邊的馮樹義,道:“他是震旦數學系的。”
馮樹義看起來有些靦腆,點點頭就算打招呼了。
“我聽劉老師剛才說,你們在附近找了兼職,做什么呢?”徐檸問道。
“我幫一家超級市場整理貨架,他在一家中餐廳洗盤子。”
“洗盤子?那可挺累的。”徐檸略帶無奈道。出國的人有那么多洗盤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活太苦而且報酬低,本地人不愿意做。
“不累,一點都不累。”李維擺擺手:“我們倆都是農村出來的,吃的苦多了,農忙的時候從凌晨忙到半夜,那才叫苦呢。……再說了,人家給的工錢多啊,算的可是時薪,一小時三美元多,我們倆一天去干倆小時,加上周末,一個月能賺兩百多美元。”
說這些話時,他眼睛都像在冒光。這可是一個月兩百多美元,比他們家一年掙得還要多的多。
旁邊的馮樹義也連連點頭,道:“刷盤子是累了點,但說實在的,拿到工錢就一點不覺得累了。真的,我從來沒想到物質激勵能讓人有這么大的動力。”
他才干了半個月,現在就已經攢了快一百美元,打算攢到兩百美元就寄回家。
時薪三美元多,這是美國現在的最低時薪,但這份收入已經讓初來乍到的兩人萬分震驚了。更不用說,此時的美元購買力還極強,一斤肉食只需要半美元,竟然跟國內肉價差不多。(匯率1.8多)
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回到酒店,徐檸拿著那張名片向蘋果公司打了個電話,約定好了見面地點。
第二天一早,他又坐上了前往硅谷的大巴車。
所謂硅谷,并不是一個行政名詞,而是一片區域,從帕羅奧多到圣何塞長約二十五英里的谷地。當然,那是幾十年后,這會的硅谷還沒那么大的規模,只是初步有了集中的趨勢。后來那一長串的互聯網公司還一個都沒,熟悉的名字也就蘋果、英特爾這寥寥幾個而已。
到地方之后,徐檸照例是先找了個賓館,然后出門熟悉線路。
轉了一圈,他心里不免失望,跟他想象的有偏差啊。大部分公司根本沒聽說過,而且都是中小企業,想多問幾家抬價都不容易。
算了,明天見面時看看再說吧。
……
約的地址就在蘋果公司,時間在上午十點。
徐檸準時到了,通報之后,很快有人趕來接洽。是一個穿著正式,年紀三十來歲的中年白人。
“Mr.Xu?Xu……ning?”看到徐檸,他有些不確定的道。
“It’sme.”徐檸點點頭,然后把自己接到的商務邀請函遞過去。
對方看過之后,確定無誤,這才邀請他到公司里去。
在一個類似會議室的地方坐下,還不到兩分鐘,又來了三個人,其中一個還是亞裔面孔。
為首那人則相當年輕,估計只有二十幾歲,他跟徐檸握了握手,道:“我是德里克.鮑爾,負責公司專利方面的事務。又指了指旁邊的人,這個是公司的法律顧問卡爾.波斯。這個是我們請的翻譯,楊!順便問一句,你的英語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