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的經歷對他們的影響卻兩極分化,有的心里攢著一股氣,帶著憂心匆匆回去。有的同樣是攢著氣,拼盡一切都要留下。
“哎,日本的經濟這兩年怎么樣?”徐檸的問題跳的厲害。
“經濟?”楊力想了想,說道:“應該算很好吧。工資漲的很快,當然,物價房價也漲的更快。日本公司全世界買東西,收購歐美公司,這些你聽說過吧?很多人都說,以后將是日本的時代,而不是美國的。”
徐檸只把這話當笑話聽了,說道:“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廣場協議嗎?”
“當然聽說過。日元升值好像就是那之后開始的,要不然現在也不會有那么多日本公司在國外投資了。不過現在來看,對日本的影響多數還是好的。”
很多人以為廣場協議后日本經濟就完了,其實并不是那回事,這個協議最大的作用是把經濟泡沫吹的更大了,而在那之前,日本的經濟泡沫就已經存在。
經濟泡沫時代,人們會發現工作增速根本趕不上物價跟房價增速,企業也一樣,老老實實做產品的還不如人家買幾套房子賺的多。
所有人都瞄準了投機行為,炒房、炒股、炒所有能炒的東西,因為錢實在太多了,而物價又漲的那么快,不花出去就虧。
事實上,廣場協議簽訂后幾年,是日本經濟最繁榮的幾年,失業率極低、工資比美國都高。但這種繁榮完全是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結果,日本九十年代GDP就有五萬億美元,二十多年后依然是這么多。
“日本房價漲的很快嗎?”徐檸突然問道。
“那都不是漲的快了,是快漲瘋了。”楊力立刻來了興趣,唏噓道:“東京有的房子幾個月價格就漲一半,很多人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個兩居室,太夸張了。”
聽到這,徐檸倒是起了心思,他手里錢不少,Lemon公司跟AIM每個月至少四千萬美元利潤進賬,加上他之前的投資賺的,賬戶上兩個多億美元現金。
這么多錢,但最近并沒有找到什么好的投資機會。互聯網浪潮得九十年代呢,他想著,要不去日本股市跟樓市轉一圈?等過兩年撤走時還能跟著那些投機大鱷后邊賺一波。
他自己是顧不到這個了,打算的是讓Lemon跟AIM公司成立投資部門做這些,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來。像之前廣場協議炒外匯那么莽撞的事,他是再不會做了。
“對了,仰望雜志還在京城嗎?”楊力突然問道。
徐檸點點頭,“當然在啊。發展的還不錯,月發行量都三百多萬冊了。”
“那么多啊。”楊力笑了笑,“這恐怕是我這輩子做的最大的事了,月發行量幾百萬冊的雜志,我竟然是最早的創刊成員。”
“這算什么啊,以后的人生還精彩著呢。……哎,去過學校沒?要不咱回去轉轉?”徐檸提議道。
“好啊。”楊力點點頭,道:“我前陣子去過一趟,辦肄業手續。不過當時來去匆匆,現在再去走走也好,順便拜訪一下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楊力因為是半途去留學,拿的是日本那邊大學的畢業證,所以并沒有拿到京大的畢業證,只有一個肄業證。
兩人出了公司,果真去學校轉了一圈,又去燕南園拜訪了幾位老師跟校領導。臨近中午,他們干脆花錢跟學生買了幾張飯票,又吃了一次京大食堂。
可惜,飯菜的口味變了,來往的人也再無熟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