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廠,他請教了農學院的老師,打算做果汁。”章益友說道。
“哦。”
自從建力寶火了之后,搞飲料就成了大有前途的項目,全國的飲料廠一窩蜂的出現。不過呢,這行又確實很難長久。對營銷的依賴太大了,根本談不上什么技術含量,而且大家的口味變得很快,一種飲料火不了幾年。
徐檸其實更看好日化品,至少不存在口味變化的問題,比如洗衣粉,洗發水什么的,一個家庭很多年不換牌子都有可能。
不過,選哪行是人家的事,他也懶得多說。
送走了章益友,徐檸坐在辦公室,突然想到了一個事情。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開始在布局國內市場,再過幾年,這種情況只會更加嚴重。
很多行業的國貨或者衰落,或者被收購,日化品跟食品行業尤其的多。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國內的企業還在野蠻生長階段,面對管理成熟資金雄厚的跨國企業確實很難抵擋。
他之前計劃辦管理咨詢公司,現在看卻有些想當然了,不是所有企業管理者都像章益友的,而且咨詢是要花錢的,而沒有哪個企業愿意花一筆看起來沒用的錢。
他轉而又想到,做風投怎么樣?當然,這個概念在這年代還是太前衛了些,還需要換個形式。
如果能找到真正有能力有知識的創業者,而不是那些只有膽量的暴發戶,提供資金跟管理協助,那想來國內的商業環境會好很多吧。
他揉了揉眉頭,現在他手里的事情千頭萬緒的,再多這么一攤子事也實在讓人頭疼。
他又想起了還在美國的李維,要不,讓他回來做這個工作?
……
大年三十,徐檸一個人在家越發的孤單,干脆跑到了斜對面雜志社那邊的院子。
張枝江他們這年夜飯已經上桌了,除了餃子都是飯店買的,大家圍著電視,聊天說笑,可真是熱熱鬧鬧的。
“小檸,問你個事。”張枝江嘬了一口酒,突然說道。
“您跟我客氣什么,有什么就說唄。”徐檸兩口酒下肚就有點頭昏腦脹了,干脆只吃菜。
“小趙他們年紀也不小了,該成家了,可他們沒有京城的戶口,在這安家是難。我想著,要不然只能回去了,我也想回去了。”
趙旭他們都看向徐檸,顯然對這事很重視。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成家以后在哪安家?京城?房子哪來?以后有小孩了上學怎么辦?
說到底,在京城只是因為徐檸在這創辦的雜志社,所有人的單位都不是這。不管是落戶還是房子,都沒他們的份。
說實在的,平常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回去的打算都已經商量好多次了,現在總算攤開說了。
徐檸愣了一下,想了想,發現自己一樣是沒辦法。房子好解決,買幾個四合院就成,可戶口是實在沒轍。
嘆了口氣,心里雖說有些不舍得,但他也知道這是必然的結果。
雜志社的人一走,他在這胡同是徹底沒熟人了。
走吧,都走吧,等明年順意那邊的園區修好了,他也搬走。
趙旭他們原本還想著徐檸能有辦法的,但看他的態度,就知道確實不能繼續留在這了。說心里話,能留下他們當然是不愿意走的,畢竟這可是京城,待了幾年也好不容易熟悉了。
但雜志社在這邊就像浮萍,所有人都覺得不安穩,也是為難。
氣氛有些沉重,但很快又被大家撇到了一邊。仔細想想,回去也不錯啊,回去立刻就能分房子,工資也不錯,是比京城過得舒服。
事情就這么決定下來,頂多明年夏天,雜志社估計就要撤了。
春晚很快開始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轉到了電視屏幕,虎口遐想,產房門前,幾個經典節目依然還在,屋子里很快響起了笑聲。
這會的春晚,真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