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年,浦東就要開發了,這又是一大商機,徐檸是計劃著參與其中的。當然,除了買地蓋樓,還是買地蓋樓。
想想吧,多年后,在整個滬市最繁華的地方,最顯眼的建筑是自家蓋的,確實挺讓人激動的。
驅車到了滬市外灘,隔著黃浦江,對面就是浦東。
不過,東方明珠還有后來那緊湊的一堆高樓這會是完全不存在的,遠遠的能看到的只有農田跟幾棟破房子。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這會可真不算太夸張。
“阿姨,對面怎么去啊?”徐檸問路過的一個大媽。
“哎呦,你去那里干什么啦,鄉下地方,走路都一腳泥。”大媽嗤之以鼻。
徐檸有些好笑,道:“我聽說政府不是要開發浦東嗎,以后發展應該挺好的吧?我想去看看。”
大媽抬手指了指對岸:“小伙子,就現在這樣,你信能發展的起來嗎?”
“我信。”
“……”
大媽撇了個白眼,道:“你是北方來的吧?”
“剛從京城來。”
“外地人,不懂的啦。”大媽搖了搖頭。
大媽說話還算客氣,倒是讓徐檸覺得挺有趣的。
這年代跟后來不同,政策上,劃定的經濟特區沒滬市的份,工業上,東北是工業重鎮,地位不見得比滬市低多少,所以這個時期的滬市其實是相對衰落的了,直到九十年代才算又重新占據優勢。畢竟,守著長江口,那就不可能發展不起來的。
正因為經濟地位上的變動,所以這會的滬市市民還沒有那種看誰都是鄉下人的傲氣,說話也就客氣點。
大媽嘀嘀咕咕的走開了,徐檸就拿著相機往對岸拍了幾張照片,再過幾年,對岸的情景就再也看不到了,還真值得留念啊。
找了個渡船,徐檸趕到了對面,到處走了走,果然是走路一腳泥。沒什么看頭,除了荒地還是荒地,說是鄉下一點不為過。
之后的兩天,徐檸基本都是在各個工廠之間輾轉。
配套設施已經起來了,而且還挺完善,又因為他們公司的工廠進駐,現在這被劃成了科技開發區,又吸引了一批企業。
“徐總,您看這邊,這是工廠的無塵車間,都是對標歐美標準建設的。”在硬盤生產車間,工廠負責人正領著徐檸參觀生產線。
隔著巨大的玻璃窗,能看到工人正在緊張的忙碌中,干凈是確實干凈。
徐檸點點頭,道:“我是個外行,也就看個熱鬧。不過呢,有一點提醒你們,質量問題要放在重中之重,如果產量或者成本有問題,那可能只是批評一下。但如果是質量有問題,而且被用到了產品上,那只能是開除,懂了嗎?”
“明白。您放心,我們的質檢更嚴格,同樣是對標最高標準。”
“好。那就這樣吧。”徐檸轉身離開了車間。
他在這轉了還沒兩天,然后又被當地領導就聽說了,登門拜訪。這年代各地都在瘋狂拉投資,只要是有機會,那真是逮著一個勁的薅羊毛的。
徐檸心里雖說無奈,還是硬著頭皮跟人家聊天。現在就這樣,他在外界知名度不高,但圈子里又都知道。
聊的內容不外乎增加投資的事。徐檸自然是連連保證,順便把后續的工廠建設項目計劃拋出來,趁機要優惠政策,要地。
這會投資哪都缺,尤其是技術投資,只要愿意投資,優惠政策都是敞開了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