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的工作原理其實并不復雜,雖說在設計上跟相機差別越來越大,但原理依然相似,是通過將光罩上設計好的集成電路圖形通過光線曝光印在光感材料上,形成圖形。
細說的話,就是光束透射過畫有集成電路線路圖的掩模,由物鏡補償光學誤差,并將線路圖成比例縮小后映射在硅片上,然后用化學方法顯影,硅片上就刻上了電路圖。
也就是說,光刻機雖說有刻字,但基本是光學跟化學的事。
齊志講的盡量的淺顯,徐檸似懂不懂的聽了十多分鐘,就懂了一件事,這東西在國際上不算先進,但也不落后,制造設計中的光刻機是夠用了。
話說,公司的光刻機立項時其實也沒追求多先進,只是對準國外八十年代初的設計水準,比國外公司正在突破的下一代設備依然是落后一代。
但至少現在來說,其實就已經夠用了。因為這不是后來的智能手機,而是電腦,而且是功能性能都相當簡陋的個人電腦。沒有那么龐大的操作系統,也沒有那么多復雜的軟件要運行,所以對處理器加工工藝什么的要求當然不高。
國外最新一代的半導體加工設備是先進,但還是剛剛擺脫實驗室狀態,并沒有真的大規模應用。各大廠家產品現在用的處理器,依然是八十年代初的生產設備生產的。
反正徐檸是計劃著,公司的下一代處理器就要用公司自己的設備生產出來。
聽完講解,徐檸又勉勵了眾人一番,然后就參觀結束了。
他又不懂技術,過來其實就是走走流程,表明自己很重視,起的更多的是激勵作用。
從實驗室離開,徐檸一時興起,又順便去瞧了瞧其它實驗室。
“現在來看,半導體設備項目的進展還是很快的。預計明年夏天,整個項目就能完成,我們就能獲得自行生產處理器的能力了。”從半導體材料實驗室大樓走出來,陸明說道。
“明年夏天,還是有些遲了啊。公司的下一代處理器年底就能設計完成了,完成流片也就明年春天。”徐檸說道。
今年五月,公司剛剛發行了第二代處理器,依然是面向國內市場跟發展中國家市場,反響還不錯。而隨著處理器設計團隊更加成熟,處理器的設計周期已經縮短了很多。
而如果明年夏天才能自己生產處理器的話,再加上磨合調試,估計還得推遲一段,明年九月十月能正式運行就不錯了,這就得推遲小半年了。
“是的。”陸明點點頭,“不過,如果等得急的話,可以先由東芝生產一部分,等自己的設備到位再自行生產。”
“那也可以。”徐檸點點頭。
“還有個事。”陸明吸了口氣,說道:“徐總。現在公司很多項目都到了緊要時候,加上要新建實驗室大樓,以及配套的工廠,下半年的研發支出可能會嚴重超支,這個你得有心理準備。”
徐檸笑了笑。道:“心理準備沒用,錢袋子準備好才是真的。你放心,就算預算再翻個三五倍,我還是能拿的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