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內沒什么大事,國際上依然是明爭暗斗不斷,北邊的蘇聯近幾年頹勢明顯,簡直是事事不順,東歐也跟著不穩。
徐檸心里反倒是松了口氣,看起來,歷史依然還在原本的軌道上走著。小打小鬧的變化不怕,就怕重大歷史的改變。
這幾天公司這邊倒有個挺大的事,公司的新辦公園區完工了。
公司規模一個勁的擴張,園區這邊地方也不夠用了,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興建新的辦公地點。新園區的位置在園區更東邊,公司內部為了好分辨,現在的園區稱作西區,那邊則是東區。
東區在規模上比西區這邊小一些,也更偏僻。當然了,位置不重要,重點是兩邊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東區將來不做產品,只做前沿基礎技術探索。
得到消息,徐檸立刻驅車趕了過去。
兩邊的距離不遠不近,只有五公里,也就幾分鐘的車程。
不用到地方,只遠遠的看那些建筑,就立刻能感覺到不同來。比西區那邊建筑更低,最高三層,多數只有兩層,但每層樓的層高卻要高不少,建筑設計風格也更激進一些。
事實上,這些建筑確實是有些特殊的,在設計時特意讓很多公司的技術員參與其中,往建筑上加了許多跟專業相關的獨特造型。比如光學實驗室的大樓,竟然特意磨了幾面巨大的鏡片放在大樓門口當裝飾。
還有做精密制造的,同樣會加工一些極其精細的金屬結構件作為建筑的裝飾。
跟徐檸一塊來的還有不少人,比如齊志,他們整個實驗室未來都會搬過來。
眾人下了車,然后一棟建筑一棟建筑的走過去。各自臉色不同,有贊嘆,也有好笑,還有些詫異。
這些建筑設計的風格很多都很怪,總而言之跟他們見過的都很不同。真要說的話,風格應該算硬朗的工業風?比如那些棱角分明,冰冷細致的建筑部件,看起來很像正在靜置的機器。
“齊工,你覺得這邊怎么樣?”徐檸問旁邊的齊志。
“我說實話啊,有點嘩眾取寵了。”齊志搖了搖頭。在方方正正的大樓里工作了一輩子,他有點看不慣這些樓,就像看不慣街上那些戴著蛤蟆鏡留長發的文藝青年一樣。
“嘩眾取寵的評價未免嚴厲了些,或者說個性更好聽些?”徐檸笑道。
話說,這些大樓的獨特造型基本都是那些新員工設計的,年輕人總是想新潮一些。
“個性?”齊志點點頭。沒再吭聲,總要照顧著老板的面子的。
徐檸抬手指了指那些建筑,向眾人道:“其實,我之所以讓人把樓設計成這樣,也是有提醒大家的意思,要創新,不要保守!就像這些建筑一樣,看起來好笑,似乎也沒什么用,但我們就是有勇氣把這些建筑放在這讓所有人看,大家做研究,更要有這種不怕別人眼光的勇氣。我以為,就算再沒用的新玩意,也好過那些有用但是毫無新意的東西。”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一片風格前衛的建筑里,下意識的就會跟著變得激進。徐檸這么做,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聽到徐檸的話,眾人連連點頭,有些理解了他這樣的做法,至少這么做是講道理的,而不是任性胡鬧。
話說,現在公司內部的新舊之爭挺激烈的,一方面是工作能力跟年紀都高的老員工,一邊是初出茅廬工作大膽的新員工,雙方的工作理念時常有沖突,矛盾不可避免。
徐檸并不限制這種沖突,但一定要按規矩來,而且很多事情急了不好,慢了更不好,這樣慢慢磨合改進也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