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先生一撫胡須,很是淡定的回答著道:“我有三句話、九個字,奉送給上位!”
“快說!”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催促著這位教書先生道。
而后,在朱元璋望眼欲穿般的神情中,這位教書先生緩緩地開口說道:“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嘴里輕喃著念叨了好幾遍這位教書先生的話語,若有所悟。
至于一旁的那位教書先生,在等朱元璋品味了一番他的這九個字后,當即為其解釋著道:“所謂高筑墻,就是腳下有一塊根據地,背后有一座城池,等站穩了腳跟,再徐圖發展,萬不可朝秦暮楚、志大才疏!像今日聯甲打乙、明日投丙降丁之事萬不可去做!”
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潤了一下口后,這位教書先生繼續說道:“表面上看,上述作為看似是東征西討、壯大聲勢,其實已墜入流寇一路了!”
聽了這位教書先生的講述后,朱元璋猶如醍醐灌頂般的感嘆著道:“先生說的實在是太對了——這些義軍們哪,整天你爭我斗、分分合合的,力量全都使在了內耗上了,元璋早就有切骨之痛了!”
眼見得朱元璋聽懂了之后,這位教書先生繼續為朱元璋講解道:“所謂廣積糧,就是積蓄力量,尤其是糧草、兵馬、軍械——不會積蓄者,吃一口少一口,打一仗少一批,而會積蓄者,則能讓地里的莊稼再生長出莊稼來,讓手里的兵馬再繁衍出兵馬來!”
一時間,不知該用什么贊美之詞來表達自己欣喜之情的朱元璋除了連連點頭以及高呼著“說得好”之外,就只剩下傻笑了。
教書先生沒有在意朱元璋的神情,此刻的他,很是認真的說著道:“最難的,恐怕就是緩稱王了!”
面對朱元璋不解的神情,這位教書先生如是言道:“古往今來,世道越亂稱王稱霸者就越多,而且還往往急于稱王稱霸——他們手里還沒有多少兵馬呢,就先封自己為什么天王、地王、龍帥、虎帥什么的……他們哪,與其說是仗勢欺人,不如說是仗勢唬人!”
而后,這位教書先生頗為感慨的說著道:“在這塊土地上,你隨便往哪里一站,放眼望去,不出百里,就能數出一打的天王來——終有一天,上位肯定能成為王,但現在萬萬不可,現在上位應該埋頭練兵、積蓄力量、韜光養晦、以待天時!”
微微一頓之后,這位教書先生繼續說道“甚至于,即便是到了足以稱王的那天,稱王也是越晚越好!為何呢?因為那將會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候,不但朝廷會首先發兵剿你,就連各地的義軍也會側目而視!”
聽得教書先生之言,朱元璋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道:“元璋記住了!”
只不過,即便朱元璋保證過了,這位教書先生依舊慎重無比的重復了一遍道:“再說一遍——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