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微微搖首的衛青神情,劉徹繼續說道:“所以啊,匈奴單于一向輕視漢軍,以為我們膽怯,肆無忌憚的依托大漠草原對我軍進行騷擾襲擊!”
“歷代以來,兵甲作戰法無定法、因敵制變,為什么我們漢軍總是要綁住自己的手腳?”劉徹像是不能理解般的繼續說道,“沒有縱深、沒有運動迂回……又怎么能夠對付那些飄忽不定、機動性極其強的匈奴鐵騎?”
“陛下圣明!”
衛青對劉徹這位皇帝之言自然是給予了高度肯定。
“衛青,對匈奴作戰的軍事準備,朕以為除了軍費、軍馬、軍制改革三項之外,還有一項作為重要的準備——就是必須轉變軍事戰略思想!”劉徹沒有任何掩飾的盯著自己的心腹衛青道。
“臣……明白了!”衛青當即躬身而言道。
…………
另一邊,屏幕前觀眾們的興趣更加的濃厚了幾分。
“看這模樣,漢匈之間的大戰應該就要開始了!”
“沒錯——終于等到這一場戰爭了,但愿大漢能夠戰勝不可一世的匈奴大軍!”
“速度、速度啊!”
…………
同一時間,屏幕之中,劉徹正面色難看的和自己身邊的官員說道:“匈奴不斷燒殺搶掠,朕真想立刻便和他們決一雌雄!”
“由邊關各郡涌入的難民到底有多少人?”劉徹驀地詢問自己身側的官員道。
“陛下,已經有十余萬人涌入進了長安城!”這位官員當即稟報,“這些人被京都府尹打了個圈子圍在了城門邊上,按時每日發放糧食!”
“那就再多開幾出官倉!”劉徹將一份竹簡交付到了身邊這位官員的手里道,“告訴鄭當時,如果他辦得不好,朕拿他是問!”
“陛下……看來這仗是早晚非打不可啊?”這位官員在結果劉徹遞送過來的竹簡之后,驀地如是感慨著詢問道。
“你說呢?”劉徹微微蹙眉望著自己眼前的這位官員,如是言道。
“可是……現如今朝廷上下還有一些人心存疑惑——自從馬邑之圍以后,每當提起對匈奴用兵,大家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了起來、不敢輕言!”這位官員小聲的提醒著劉徹道。
“難道你也如此?”劉徹很是不滿的盯視著自己眼前的這位官員道。
這位官員默然不語。
“那以以為……朕現在又是怎么想的呢?”劉徹饒有興致的詢問著自己面前的這位官員道。
“我想……陛下當然是在運籌帷幄!”這位官員當即大拍馬屁了一句,隨后……
“但是陛下什么時候才能夠乾剛獨斷……下定攻擊匈奴的決心呢?”這位官員驀地又詢問出了這么一句話來。
而后,不知道劉徹對此會是什么態度的這位官員生怕自己以后不能夠再說話了一般,當即“吧啦吧啦”的、不給劉徹一絲插話機會的繼續說道:“記得當初閩越叛亂,陛下獨遣嚴助、衛青以及一百羽林,輕輕松松就將事情擺平了……可沒有像這回猶豫這么久啊!”
“那個時候……朕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劉徹說了這么一句之后,當即很是鄭重的提醒著這位官員道,“記住,閩越不同于匈奴,匈奴是自高祖以來,幾代人都沒能解決的問題——馬邑之圍的失算,說明打匈奴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情,所以,這場戰爭你要記住,不打則已,打就起碼要打個一二十年才會分出勝負,朕又怎么能不慎之又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