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見慣了北方風沙與苦寒,忍饑挨餓慣了的北地軍居然有一天會為糧草太多而煩惱。
“是否要提醒下上將軍?畢竟上將軍還年輕,或許因為奇襲壁壘一戰對秦軍的戰力有了錯誤的估算?”一人正色問道。
“不瞞諸君,大軍開拔之初,末將得知北地騎軍全數安排在北部,便擅自前往中軍請示上將軍,然并未見到上將軍之面。行軍司馬李將軍私下告訴我:上將軍此舉自有其深意。”
“既如此,諸君不可再枉議上將軍,糧草之事恐怕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據說中軍沒有留下一顆糧食,糧官都編入戰斗序列了。所以,約束麾下士卒,做好苦戰準備,耐心等候上將軍之將令即可!”一位稍年長的都尉總結道。
眾人紛紛點頭,慢慢地散開,幾個心眼活泛的找起了平素要好的都尉重又聊了起來!
“你小子麾下的重騎損失不大吧!”
“還好!就追擊的時候損失了十幾騎,甲都修好了,馬力稍有不足,你的輕騎呢?”
“也還好,編制都全著呢!”
“那老樣子,我中路突破,你兩翼掩護?”
“嗯!”
簡單的交流背后是十余年的知根知底與默契配合。
就在北軍都尉們私下里討論的時候,他們口中的上將軍早已又換人了。
一位與趙括體型相近的士卒穿上了將軍的甲胄,坐上了上將軍的馬車。
而去往魏國的路上,一輛馬車并數十名騎軍飛馳而過,包裹嚴實的馬車上端坐著一位發須皆白的老卒,正望向長平戰場的方向久久不能回神。
不是廉頗還有誰!
原來在昨夜夜色的掩護下,廉頗將軍已經喬裝打扮過壁壘,經大糧山,渡丹水、蒲水,飛奔前往魏國!開始第二部分的計劃!
蒼老的手中,握著的是昨夜大糧山下,那員年青的將領給的錦囊。
回想昨夜,自己匆匆趕到大糧山下,趙括與王檣躲在約定處,匆匆將戰場情況和布置稍作解釋,正要離開時,趙括突然將錦囊塞到自己手中。說道:“若再魏國求援無望時,方可開啟此錦囊,可救趙國,提前打開就不靈了。”
一路上,自己數次想要打開,可一想到趙括嚴肅的面孔,還是忍住了。
又在手中摩挲了一會兒,將其貼身收好。
“放心吧!老夫就是不要這張老臉了,也一定求得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