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百將“不知死活”地調侃正在自閉中的曲長,其下場可想而知,迎接他的是無情的一腳外加一聲“滾”的怒吼!(還是覺得有點輕了。)
而秦趙正面戰場上,隨著秦軍生力軍的加入,由于硬實力的差距,趙軍再次被壓制,再又付出幾個重要關隘節點的代價下,兩軍又迎來了拉鋸戰。
每一處關隘節點、每一寸的土地,都是兩軍的角斗場,戰場化成了趙秦兩軍的血肉磨坊,兩軍士卒前仆后繼,勢要撕碎對面的敵人,鮮血四濺,直到把土壤都浸透。
太陽已經漸漸西沉,殘余的陽光把天空的晚霞映紅,于是天地融為一色與即將到來的黑暗作著最后的斗爭。
亦如身著紅衣的趙軍與一襲黑衣的秦軍——對峙著,累累尸骨堆成了山,又被陣陣箭雨所推倒;汩汩鮮血流成了河,又被冰冷的鐵蹄所踏破。
終于,黑暗吞沒了最后一片晚霞。
兩頭傷痕累累的巨獸,在收兵的金鑼聲中,緩緩后退,退回到各自營帳中,舔舐著傷口,積蓄著力量……
秦軍退兵,是因為不愿意夜戰,畢竟在夜里,由于光線的原因,哪怕有朗月與火把的照亮,也無法如白日般關照全局,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讓一兩只趙軍的小部隊突圍而出,這是準備圍殲的秦軍不愿意接受的。
而趙軍,則完全是不愿意、也不能再打了,雖然民壯的成長有目共睹,但終究不是經歷過嚴格訓練的精兵,再打下去,無論體力還是軍心,都受不了了。保不齊民壯就會趁著黑暗溜走,這樣一來,防線必然潰爛。
于是,雙方在太陽西下后,默契地停戰收兵。
戰后清點,一個白天的攻防戰中,僅趙軍死傷即高達約七萬人,而秦軍的損失在四萬人左右,兩軍戰損比幾乎到了2:1。
秦軍中自然是一片的歡樂。
“今日對攻,幾乎兩個趙兵才能換我軍一個士卒,我軍最精銳的大劍士甚至能夠達到一換三到一換五,趙軍戰力真的下降頗多,要知道咱在壁壘一戰上大劍士也只勉強一換二,而普通的士卒幾乎就是一換一!”一位步軍裨將說道
“可不止呢,咱的騎兵弱,在撤退和北路阻擊的時候可吃了大虧了,面對趙軍的重騎,我們甚至要三換一、五換一呢!現在完全倒過來了!”一位騎軍都尉接過話頭說道。
“是呀,明天咱準備把精銳全數都壓上去,徹底地撕碎趙軍防線!”另一位步軍都尉小聲說道,說著還偷偷地望向帥座上的白起。
整個軍帳卻因為這一句小聲的嘟囔而靜止了,眾將領紛紛看下白起,那小眼神,似乎在說:“親,咱,行嗎!”
帥座之上的白起看著屬下眼巴巴的樣子,也有點好笑,不過趙軍應該已經是甕中之鱉,大家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白起笑著說道:“明日始,不再限制各軍戰力投入,各軍都尉、校尉自行掌握預備隊和精銳的投入,吾只想看到趙軍被分割圍殲,諸位可有異議?”
“諾!”眾將轟然應諾,生怕白起反悔。
相對于秦軍的信心滿滿,趙軍軍營中卻出現了信任的危急。
幾員都尉和裨將來不及擦拭身上的血跡與污漬,兀自來到中軍帳中。
“李司馬!廉頗上將軍不是請來了援兵嗎?今日我等苦戰一日,兵力損耗巨大,卻未見廉頗上將軍一兵一卒之援軍,是何道理?!”南部的守將率先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