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斗轉,號角聲再次迎著初升的太陽響起。
兩頭巨獸又在無數耳目的關注下,開始了撕咬與搏斗。
然而戰事卻沒有如昨日一般相持部下,而從一開始便呈現出了一邊倒的情境!
秦軍顯然是早有預謀,一開始便扔出了王炸,大劍士開路,弩兵護衛,死士營攻堅,幾乎將全副家底都亮了出來。
而趙軍則顯得有些黔驢技窮,只能被迫防守,即便如此也仍是被秦軍打得節節敗退。南路諸軍都被壓制得無法反擊,很快全線轉入防守,甚至幾個重要的節點已經搖搖欲墜。
好在北方的防線還算穩固,由于戰力充沛的精銳中軍的加入,步卒穩住了陣線,而騎軍也能不管不顧的拼殺,眼見著就要突破秦軍北面的第一道防線。
但白起何許人也,登上箭塔觀戰的他很快注意到北面的僵持,甚至已經發現北面可能存在的危險,再看看南面戰場,秦軍已經取得了大范圍的優勢,再有幾個節點的突破,便可以開始穿插包圍了。
于是沒有猶豫,最后的一只預備隊也是最為精銳的中央騎軍被白起派往了北路。而眼見要突破第一道防線的趙軍隨即被白起調來的精銳騎軍再次壓制,不得已退回了防線。
第一輪交鋒,北路兩軍戰平,趙軍略占優勢,而南路,趙軍則是大輸潰敗,一線陣地基本丟失,秦軍已經準備開始穿插包圍,唯一的好消息是:隨著中央騎軍的派出,白起手中也終于再沒有任何的底牌了。
在最危難的時刻,趙括在突圍布局里,給趙軍留下了最后的辦法——釘子戰術。接管北方陣線的李義眼見著北面突擊無望,南面岌岌可危,無奈下令道:執行釘子戰術!(具體參考鐵原阻擊戰哈,又稱拔碎牙戰術。)
高處傳令兵揮舞血紅色大旗!頓時鼓聲大躁!
趙軍眾軍隨即改變戰術——把編制徹底打散,把全部的兵力分布在了200多個地點,在每個節點按比例配置步兵、弓兵,像是在陣地上灑滿了釘子。敵人進入其中,就會受到各個單位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不得不分散攻擊點。
而趙軍點和點之間相互配合,并不斷變換陣地。利用局部的地理優勢以及對局部地理的掌握,困住秦軍,進而殺傷秦軍。
這樣的戰術,在常規的戰斗中,屬于大忌,因為這樣分散兵力,說好聽點叫灑釘子,實際就是散沙一盤,秦軍只要集中兵力,就可以輕易突破任意一個點。更由于兵力的分散,被攻破的點幾乎就面臨著全軍覆沒,犧牲之大可想而知。
但這樣的陣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拖時間,秦軍要破陣,只能一個一個地拔釘子,200多個釘子夠秦軍拔一會兒的了,二是可以殺傷秦軍,秦軍一旦集中兵力拔某顆釘子,其各側都將受到其他釘子的攻擊,此攻一而守五也。
秦軍顯然不曾識得此陣,見趙軍多個節點放開,道路暢通,還以為趙軍被迫收縮防線呢?幾只秦軍不待思考,嗷嗚一聲就沖了上去,試圖一插到底,完成分割包圍。
但很快,秦軍為他們的莽撞與無知付出了代價,幾千精銳秦軍一頭栽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被四面八方的“釘子”狠揍一番,一番激戰,腹背受敵,僅有幾百人逃了出來。
明明自己是來進攻的啊!圍殲戰開打以來,秦軍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而陣地中的釘子們,終于品嘗道勝利的味道,放聲高呼——上將軍威武!
上將軍在天之靈,再次帶領他們打敗了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