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歲時,長沙先民祭祀火神,遂有火神廟。
今夜眼前這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歷史。道光六年重修,火宮殿附有火神廟、財神廟、彌陀閣、普慈閣之建筑,面積計六千余平方米。
浩浩蕩蕩,可以說是長沙城最主要的古建筑群。
只是可惜后世之人無緣得見這些建筑了,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毀殆盡。民國三十年(1941年)雖然重修,但僅恢復火神廟堂,廢墟搭建棚屋,其時小商小販、三教九流,雜居其中,幾必可與舊日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媲美。而經營飲食者最多,其風味小吃,為老長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稱道。
建國后,市場日益繁榮,飲食業日趨發達,到1956年公私合營乃成立火宮殿飲食店。
站在一百年前的火宮殿前,林秋唏噓不已,這個地方,當年自己也來過數回,吃過臭豆腐,吃過糖油粑粑,吃過龍脂豬血,而現在,這里是規規矩矩的祭祀之地,是廟宇。
尸蟞在這里停住,轉而有逃遁之相,必有蹊蹺。
“我進去看看,老六,你自己小心!”
飛檐走壁,對于林秋而言實在太小兒科,武林高手,可都是高來高去,一堵墻可擋不了。
這深更半夜,火宮殿里的廟祝、修行人、小廝等等,都已經熟睡。
林秋在宮殿上方縱橫若飛,陡然間,宮殿后面的菜園子旁一燈如豆,在深夜中格外的顯眼。
菜園子邊養菜人所住的屋子,自然簡陋,但偏偏門前有幾從山茶花開得十分精神,紅白的花色卻是顯得十分嬌艷。
很顯然,這養菜人很有幾分閑情雅致。
就在林秋踏進這菜園子的時候,耳邊便傳來一陣沙啞、低沉的聲音,如同癡人夢囈,卻似乎另有一種詭異的奪人魂魄之力。
這是蠱咒!
在來長沙的時候,林秋便和四目道長交流了交流。
四目道長常年在湘西之地奔走,對西南地區的修煉之道極其熟悉,其中最主要的修煉傳承便是巫蠱之道。
古老的部落里面經常有巫醫的說法,這也就說明了巫術本身開始時是為了治療疾病的,因為其治療方式比較特別,且隨著巫術的發展,除了在應用于治療疾病外還應用到了尋人覓物、卜問吉兇、通靈驅邪上,也就格外的神奇起來。
古老的巫術經過先賢的改良,成為道術,比如請神上身,比如驅鬼,都是從巫術里發展出來。
而在西南這片古老未開發的原始森林之中,傳承的修煉之道與中原的道術有很多區別。
比如趕尸,比如蠱術!
提起蠱術大都首先聯想到的是苗族,苗人有生苗熟苗,據傳生苗人人養蠱,其言真偽不可知。蠱術和巫術的區別在于介質,蠱術的介質于養物,或五毒,或嬰兒,也有蠱人一說。苗族有巫師蠱師一說,多會養蠱,養蠱本身源于山間毒蟲猛獸多種多樣,以毒制毒,一為防范,一為解毒。
而再往南一些,便是更歹毒的降頭術,降頭術有點兒類似于某些陰邪的巫術,會煉藥油治病,并做一些降頭牌起到護主作用。與巫術分黑白兩道相同,降頭也分兩道,或護主祛病,或害人生命。
而現在,林秋一聽到那怪異節奏的聲音,便知道那人是個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