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是大炎王朝元符二年。
一年多以前,也就是元符初年,更是祥啟二十三年,大炎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兒。
炎高帝李高瞻登基二十三年,在四十八歲壽誕將至,祥啟二十三年初冬,離奇暴斃。
此時,太子未立,炎高帝走的倉促,遺詔未出,而新君未定,朝野一片震蕩。
炎高帝膝下有五子三女,大皇子已經而立之年,其待人親厚,為人寬宏,是最佳的太子人選,可惜,大皇子不是皇后所生,其生母當初牽扯一檔皇宮密案,被炎高帝賜了三尺白綾,死于冷宮。
在炎高帝在位期間,對待這個大兒子,炎高帝不喜歡,也不討厭,態度不遠不近。
二皇子比大皇子小三歲,跟大皇子走的親近,因其娘親跟大皇子的生母是姐妹,親姐妹,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層關系,二皇子的母親不被炎高帝所喜,連帶著二皇子也不被炎高帝親近。
炎高帝五個兒子當中,三皇子是最受炎高帝喜愛的,四皇子開慧及早,無論長相還是其表現出來的聰慧,都和炎高帝年幼時很像,只可惜,四皇子夭折的很早,在其八歲的時候,不幸在后花園落水溺斃。
傳聞四皇子的早夭跟大皇子的生母有關,當然,這也只是傳聞。
三皇子是皇后所生,自然備受炎高帝喜愛,只是相對于四皇子而言,炎高帝對三皇子的寵愛程度,遠遠不及四皇子。
五皇子還年幼,如今才五歲而已,不過,其生母備受炎高帝寵愛,在后宮備受嫉妒。
炎高帝正直壯年,卻突然暴斃,朝野震動,因太子未立,遺詔未出,從而引發了五子奪嫡。
在經過了一番血腥的爭斗之后,三皇子憑借其母親是皇后,再加上國戚的幫助下,成功登基。
元符初年春,皇三子李建業登基稱帝,炎武帝,改國號元符。
在炎武帝登基沒多久,恰逢大炎王朝最大的敵人,北蠻入侵,李建義決定御駕親征,由皇太后執政監國,以此來鞏固地位。
歷經大半年的殘酷戰爭,于元符二年夏末初秋之際,北蠻兵敗,退居草原深處,此時應該是乘勝追擊,一舉殲滅北蠻王庭的大好時機,國都長安卻發生一場叛亂,皇二子和大皇子,聯合鎮國大將軍許淳叛變,于宣武門攻進皇宮,意欲扶持大皇子篡位。
炎武帝不得不放棄滅北蠻王庭的大好時機,臨時班師回朝,攜重兵回朝平定叛亂。
不到一個月,叛亂平定,大皇子于皇宮前自刎,死后不得入黃陵,后代被貶為平民,二皇子被貶為平民,發配到黃陵守墓,終其一生,其母在兵敗之時,于后宮懸梁自盡,鎮國大將軍許淳戰死,其家族被誅九族。
同一時間,長安城內參與此案的上百名官員被罷官斬首,長安城內一片哀嚎,血流成河,史稱宣武叛亂。
宣武叛亂被徹底平定,是在元符二年深秋。
許一凡來到這個世界,是元符二年秋末冬初之際。
-------------------------------------
三個月前,大皇子與二皇子發生叛亂之際,炎高帝的皇后誕下一子,是名男嬰,而大皇子的王妃即將臨盆,與王妃同為姐妹的許夫人也即將臨盆。
兵敗之時,兩個男嬰呱呱墜地,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殘酷的命運。
王妃得知大皇子兵敗自刎,也殉情而亡,其子不知所蹤。
許淳戰死之后,其家族被誅九族,其大兒子和二兒子被凌遲處死,唯獨剛剛出生的小兒子,不知所蹤。
同一時間,宮內丟失一名皇子,年齡與其二子相仿,而丟失的皇子正是皇后誕下的那名男嬰,炎武帝下令,全國尋找三子,誓要找回丟失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