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芷喜歡李嗣源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凡是腦子稍微正常一點兒,也不會看上李嗣源,盡管李嗣源是燕王之子,是皇室子弟,嫁給他之后,就可以保證一輩子衣食無憂,可是,這只是對于那些一般官宦之家而言,對于徐家來說,別說李嗣源只是一個燕王的兒子,還是個憨子,就算是皇子,他們也不一定滿意。
如果不是燕王一生,為人謙和,待人以誠,是個很好說話的老好人,在李嗣源多次糾纏徐詩芷的時候,徐肱就要罵人了,說不定會打斷他的狗腿。
千萬別以為徐肱是宰相,是文官,就很好說話,要知道,大炎王朝是以武立國,武將不去說,就說在朝的這些文官,多多少少都會有幾把子力氣的,而徐肱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入伍當過兵,后來,在家族的安排下,棄武從文之后,就當了文官,然后被外放出去。
徐肱當年被外放的地方不是什么江南的富饒之地,而是南夷。
南夷一直是大炎王朝歷代皇帝的心病,每一任皇帝都想要收復南夷,奈何,南夷有十萬大山,有天塹阻攔,想要收復真的很難。
南夷除了本地的居民之外,還有前朝的遺民,當然,還有很多罪臣之后,這也導致南夷跟大炎接壤的地界,常年都不安穩,時常有土匪作亂。
官兵也曾經多次圍剿,可是,收效甚微,官兵來了,他們就跑,往深山老林一鉆,官兵是追還是不追?
追吧,人少了不行,人少了很容易被這些土匪一一擊潰,人多了,花銷很大,一時半會了也沒有成效,更重要的是,南方別的不多,就尼瑪山多,這讓當地的官府如何去追?
不追吧,只要官兵一退,要不了多久,這些土匪就像是雨后的春筍一般,再一次冒出來,殺人越貨,攔住搶劫,無惡不作。
在徐肱上任之前的前一任官員,被這群土匪搞得是暈頭轉向,連續寫了七八道折子,訴說自己有罪,請求皇帝下旨降罪,其實,他就是想要離開這鬼地方。
炎武帝自然也知道這些情況,于是,就把他給調回來,把徐肱丟了過去。
徐肱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剿匪,不過,徐肱的剿匪和之前的官員不同,他先是張榜招安,讓那些真正走投無路的土匪投降,允諾他們,只要他們投降,以往做過的事情既往不咎,不但如此,還分給他們田地,讓他們可以自給自足,養活一家老小,如果想要當兵,也可以投身軍伍。
其實,招安這件事,也曾經有人做過,但是,效果不大,倒不是這群土匪不相信官府,而是因為這些土匪其實是南夷人,他們跟大炎或多或少都有深仇大恨,怎么可能投降呢?
徐肱在張榜半個月之后,前前后后也有一些小股的土匪真的來投降了,而徐肱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既往不咎,還分給了他們田地。
但是,其中主要的幾個土匪團伙,卻始終不來投降,而這個時候,徐肱也就不在繼續等下去了,而是直接召集當地的官兵、衙役,開始剿匪。
起初,所有人都認為,徐肱這次剿匪只是做做樣子的,肯定又要和前幾任官員一樣,無功而返,可是,所有人都錯了。
徐肱以鐵血的手腕,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連續剿滅了三股最大的土匪山寨。
所謂的剿滅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不接受俘虜,不接受投降,所有土匪,無論大小,要么被當場格殺,要么被帶回縣衙,當成審判,然后拉到菜市口砍頭,腦袋懸掛在城門之上。
徐肱這一下子,把所有的土匪都給嚇到了,也把當地的居民給震撼到了。
在這之后,徐肱再次張榜招安,只要來投降的,只要所犯的罪行不是太嚴重,都可以既往不咎,依舊可以給其田地種。
相對于第一次的張榜招安,這一次的效果就好的多了,前來投降的人不少,但是,都是一些底層的土匪和一些中層的土匪首領,至于那些大土匪頭子,卻一個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