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徐肱既可以保全他現在擁有的一切,也不用跟皇帝撕破臉皮,他不用到最后,被定為亂臣賊子,而皇帝也不用背負殺害功臣的罵名。
徐肱主動辭官,皇帝挽留一番,徐肱再堅持辭官,一來二回搞上這么幾次,皇帝也就無奈答應了,沒有人挑出半點毛病,說不定還能成為一段佳話。
另外,如果皇帝真的想對徐肱動手,早在幾年前,徐肱的兒子徐賢去北蠻刺殺上一任單于的時候,北蠻要交代的時候,皇帝就可以趁機把徐肱拿下,皇帝這么做,完全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可是,他沒有。
對待宰相徐肱饒是如此,更何況是自家人的長公主呢?
長公主這些年,做了什么嗎?
不,她什么都沒做,不管是當今皇帝的登基,還是當年的玄武叛亂,她都作壁上觀,誰也不幫,就是冷眼旁觀,這固然讓炎武帝心中不喜,可是,長公主這么做也沒有什么不對的,如果就因為這個就對長公主下手,那皇帝的心胸未免也太狹窄了一些。
如果炎武帝真的是一個小肚雞腸的皇帝,那當年他在登基之后,就不會允許奪嫡失敗的幾個親兄弟活著了,也不會在玄武叛亂發生之后,只是把二皇子貶為平民,去看守黃陵,任由其還活著,而作為兩不相幫的長公主,估計在炎武帝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后,只要他真心想要對長公主下手,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了,畢竟,皇帝終究是皇帝,想要殺個人,還缺乏理由嗎?
雖然許一凡至今還沒有去長安,也沒有親眼見過當今皇帝,不清楚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但是,許一凡覺得能夠成為皇帝,坐上龍椅的人,不會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更不會用這么下作的手段,去對付別人。
如果,這一切不是皇帝做的,而是別有用心的人做的,那么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還有,能夠讓不良人如此放縱的人,又是何方神圣呢?
問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這些人這么做,肯定是有所圖謀的,最有可能的目的,是挑撥皇帝跟宰相徐肱,還有長公主懷亦公主的關系。
徐肱在炎武帝還沒有登基的時候,他就堅定的站在了炎武帝這邊,應該不會輕易和炎武帝反目成仇的,而懷亦公主應該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應該也不會輕易被挑撥起來。
但是,人心是最復雜的,誰知道這件事發生之后,幾個當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許一凡越想,越覺得這件事的復雜性,更關鍵的一點兒是,許一凡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烏炆修找自己接人,把自己拖下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許一凡是誰?
一個從小住在墳冢,爹娘都不知道是誰的孤兒,一個剛剛在東海城立足的少年而已,他身上有什么東西能夠吸引不良人的?值得不良人如此算計他的?許一凡想不通。
想到這兒,許一凡突然靈機一動,他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
可能,這一次發生的這一系列的事情,沒有許一凡想的那么復雜,不是有人要針對宰相徐肱和長公主,甚至有可能他們針對的不是失蹤的徐詩芷和齊若兮,而是他,許一凡本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事情就有意思了,許一凡就要好好想想這件事了。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許一凡根據現在掌握的情況,自己的猜測而已,真實的情況究竟是不是這樣,還需要他自己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