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凡連忙拱手道:“小子懵懂,擔不起荀先生請教二字,小子姓許,名一凡,字安然。”
“許一凡...許安然...”
荀德華重復了幾遍,一手撫須,笑著點點頭說道:“好名字。”
“先生繆贊。”許一凡連忙謙虛道。
“許公子......”
不等荀德華說完,許一凡就笑著說道:“荀先生不要稱呼我公子,我就是一個野小子,可擔不起先生公子二字,先生可以直接叫我名字。”許一凡面帶笑意的說道。
荀德華微微一愣,隨即爽朗的大笑道:“哈哈,好,好,好,我不稱呼你公子,你也不比叫我先生,我叫你一聲安然,你叫我荀老就可以了。”
“荀老。”許一凡恭聲道。
“唉。”荀德華笑著答應一聲。
短短的幾句話,兩個人的關系就瞬間拉近不少,這一切都被站在荀德華身后的少女看在眼里,她那雙好看的秋水眸子,下意識的眨動了幾下,看向許一凡的眼神充滿了好奇。
在稱呼這個問題略過之后,荀德華看了看許一凡,又轉過頭,看向還在忙碌的店小二、廚子還有少女的扈從那邊,問道:“安然啊,不知道此等美食叫何名字啊?”
“燒烤。”許一凡緩緩地說道。
“燒烤?”
荀德華微微一愣,隨即想到了什么,笑著說道:“嗯,名字貼切,以炭火烤之,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煙熏味,甚好。”
“荀老說的是。”許一凡笑著附和道。
接下來,兩個人又扯了幾句閑話,然后,荀德華就開始直奔主題。
“安然,你老家是哪里啊?”
許一凡搖搖頭,說道:“我是個孤兒,從小跟著一個老瞎子一起生活在嘉州的小鎮上。”
“哦,這樣啊,那你怎么去了東海城?”荀德華又問道。
“撫養我長大的老瞎子去世了,我一個人待在小鎮,覺得有些苦悶,聽說東海城很出名,號稱除了長安城之外,第一城,我就想去看看。”
荀德華聞言,點點頭,一雙略顯渾濁的眼睛越發的明亮起來,他看向許一凡問道:“可考取過功名?”
許一凡苦笑著搖搖頭道:“不曾。”
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了,許一凡的年紀不大,也才十三歲而已,荀德華為何會如此詢問許一凡呢?
其實,這跟大炎王朝的科舉制度有關,在大炎王朝,凡是參加科舉的人,不管你是不是曾經在儒家的學院求學過,哪怕你只是上過幾天私塾,只要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就可以去參加科考,對年齡的限制不大,畢竟,神童和天才,在哪里都有。
當然了,一般像許一凡這個年齡的,大部分參加的都是鄉試,考中之后就會有一個秀才的功名,而一旦有了功名在身,見官可不用下跪,而在平日生活當中,對于有功名在身的人,大炎王朝的朝廷多多少少都會照拂一二的,這算是大炎王朝對讀書人的一種重視。
至于考中秀才之后,是繼續參加科考,還是其他的,那就看個人自愿了,如果像許一凡這個年紀,考取了功名之后,會有不少官員或者學院的先生來收為弟子的,越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待遇越好,一旦拜師之后,他們的一切生活開銷都會由其先生和朝廷負責,畢竟,天才和神童他們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一般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到私塾去讀書,如果可以參加科考了,他們會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去的,如果考上了,這既是光耀門楣的事情,又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的未來了,就算考不中,也沒有關系,家庭條件稍微好點兒的,可以等下次科考,家庭條件不好的,或者他實在不是讀書的料,那也可以早早的幫家里干活兒,不用再去想那些有的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