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海笑著點點頭。
其實,在許一凡把圖紙交給常哲翰,而常哲翰又把圖紙交給他之后,他就和常哲翰,帶著圖紙去見了郡主,得到了荀德華的肯定之后,他們回去又找來了不少老鐵匠和一些常年在礦區勞作的老師傅,一起對圖紙進行了一番研究,最終覺得可以一試,于是,在第二天,崔東海就讓常哲翰,帶著圖紙和工匠去了礦區,開始按照圖紙所畫,進行建造。
雖然有了圖紙,也有了很多老師傅在現場,可是,有些東西,他們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兒,而知道這些東西做什么的,只有許一凡,如果許一凡不去現場的話,他們擔心建造好了之后,會出現紕漏。
常哲翰在回到東海城之后,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崔東海,恰好今天,許一凡邀請他們過來,崔東海就開口提出了這個要求。
之前,他們對于能增大鐵的產量這件事,雖然很有信心,可是,還是有很多疑慮的,不過,這些疑慮在看到今天現場的這些東西之后,也就打消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許一凡到底是怎么把五千斤的生鐵,變成這些鋼筋的,但是,他們知道,既然許一凡能煉出鋼來,那么,肯定能增加鐵的產量,而且,他們還知道,之前的五千斤鐵,已經被許一凡霍霍完了,他現在缺鐵,不管出于哪方面考慮,許一凡都必須把增加鐵的產量這件事弄好。
在得到許一凡的肯定答復之后,崔東海很滿意,然后,看著許一凡,又說道:“那這煉鋼的技術......”
“自然是交給朝廷掌管。”許一凡笑呵呵的說道。
“嗯,如此也好!”
崔東海再次點點頭,撫須而笑,這小子很上道嘛。
常哲翰和秋歌她們,坐在一旁,聽著這一老一少的對話,表面上沒有什么表情變化,可是,內心卻無比的震驚。
許一凡這次回來,大動作不少,而拿出來的東西也不少,無論是增加鐵的產量,還是煉鋼技術,亦或者是現在的水泥,無論哪一種,對于一個朝廷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
許一凡不是朝廷中人,如果他有官職在身的話,不說全部拿出來,就是單獨拿出來一樣,就會一舉成名,成為朝堂之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就算許一凡沒有官身,憑借這些東西,他也可以得到大量的好處,而且會成為朝中大臣紛紛拉攏的對象,可是,許一凡卻沒有這么做。
明明百貨樓的大靠山是樂萱郡主,可是,他卻沒有把這些交給郡主,而是送給了崔東海,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許一凡把一份天大的功勞,送到了崔東海手里,單單就憑增加生鐵這一項,崔東海就會得到皇帝的重用,加官進爵是肯定的,說不定,會直接調回中樞,成為六部尚書之一。
要知道,做官做到一洲刺史,幾乎都已經到頭了,再升那就是回六部了,而六部往往都是講究資歷的,需要論資排輩的,上一任官員不退下來,下面的人就的等著,而往往一等就是好多年,等他退下來了,下面自然有人會頂上去,想要從一洲刺史,成為六部尚書之一,不是沒有可能,而是機會很小。
但是,現在許一凡卻把這個大好的機會,送到了崔東海手里,只要生鐵的事情落定了,不單單是他,海洲的一眾官員,無論大小,都會升遷的。
而這還是看得到的好處,而還有一些,則是一些隱形的好處,比如生鐵的增產,對誰最有利?
當然是軍隊了,而軍隊的那些將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兵器越多越好,質量越優良越好?畢竟,兵器好了,甲胄堅固了,這就意味著少死人,多打勝仗,而這對于每一個將軍來說,都是好事兒,那他們要不要感謝崔東海?
當然是需要的了。
一旦崔東海回到中樞,不但得到了皇帝的青睞和重用,還得到了這些武將的好感,那對于他而言,那才是真正的位極人臣,別看這些將軍們,大多數都在邊境駐守,就算那些留在長安的武將,上朝也基本不說話,可是,他們一旦開口說話,哪怕是皇帝,也要重視幾分的。
如果崔東海以后出了事兒,需要有人站出來幫他說話的時候,這些武將會不出來嗎?
當然了,這些都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好處,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好處,更是很多,總之,許一凡的這份禮很大,大到讓在場所有人,包括崔東海本人都很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