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請求炎武帝再次逐漸大軍西征之外,他們還紛紛要求嚴查這次兵敗的緣由,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兵部,其次是戶部了。
打仗本來就是兵部的事情,畢竟,他們掌管著天下的兵權,而戶部自然也很重要,正所謂,軍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戶部。
很快,兵部尚書晁明哲就在朝會上,被當場罷官,貶為七品知縣,被丟到了西北最苦寒的縣城當官,兵部右侍郎不但被罷官,還給丟進了大理寺,除此之外,兵部還有不少人要么被罷官入獄,要么被當場杖斃,一個偌大的兵部,因為一次兵敗,有一半的人丟了烏紗帽,而這一半人當中,有一大半都進了昭獄。
不單單是兵部,戶部也有不少人鋃鐺入獄,其中,戶部尚書尚高池當場乞骸骨,告老還鄉,而皇帝當場應允,戶部左侍郎被當場杖斃。
而御史臺的御史,這個時候也站出來,指出戶部有不少人貪贓枉法,這些事兒,其實很正常,畢竟,戶部是六部當中最有錢的一個部門,也是油水最足的一個部門,進入戶部,想要撈錢簡直是太容易了。
如果放在以前,這種小事兒,炎武帝知道就行了,只要不是貪污太多,他最多也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此揭過了,但是,在這個時候,有御史出來彈劾,那就是要殺人啊。
很快,戶部也有不少人因此入獄,或者當場被杖斃。
短短幾天時間,六部當中的兵部和戶部,一下子空出來很多位置。
而這次兵敗,也成為很多人打擊政敵的最好手段,一時間,各種理由、借口,層出不窮,而歸根到底的借口,就是一個,某某跟此次兵敗有關。
如果沒有關系,那還好說,無非就是被炎武帝斥責一番而已,萬一真的有關系,哪怕只是一星半點兒的關系,那這個人就死翹翹了。
隨著這次兵敗的消息穿回來之后,整個長安城再次人頭滾滾,幾乎,每隔幾天,就有犯事的官員,被拖到菜市口斬首示眾。
當然了,除了殺人之外,還有兩件事也急需解決。
第一,自然是要不要再次西征的問題了。
因為有很多大臣的子嗣,在這一次戰役當中,命喪沙場,他們想要為兒子報仇,光靠自己肯定不行的,而想要報仇,自然就需要軍隊了,所以這些人都是主戰派。
除了主戰派之外,還有主和派,因為現在的大炎王朝,雖然是天平盛世,可是,現在的大炎王朝是三線作戰,北邊在跟北蠻對峙,南邊再跟南夷打仗,而西征兵敗,一下子損失了十萬大軍。
要知道,在這個人口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時代,十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想要再次西征,需要的人數肯定要超過十萬,至少需要十五萬,甚至是二十萬,而如此一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出現了。
這近二十萬的大軍從何而來?
首先,肯定不可能從其他兩處戰場抽調軍隊,一旦大炎王朝這么做,那不管是南夷也好,還是北蠻也罷,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進攻的,這個時候抽調軍士,無異于找死。
其次,一支軍隊的組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人們常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每年,朝廷光軍餉就是一筆龐大的開支,而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是一個國家的國庫底蘊。
這一次,西征兵敗,前期的各種軍費花銷,自然不用多說,而死了十萬人,就意味著有十萬個家庭,失去了頂梁柱,光安家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再次組建軍隊西征,那費用肯定是上一次的兩倍,甚至三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