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園位于城郊,并不在城內。
說起滁園,就要說起一個人了,而這個人就是魏滁。
魏滁是海洲人士,在前朝,也就是大秦王朝的時候,官拜丞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桃李滿天下。
魏家在前朝的時候,也是豪閥大家,家族弟子眾多,門客更是無數,其中不少人在政界和軍方都擔任要職,魏家曾經出過兩任宰相,五個尚書,還有八個大學士,其他官職更是不計其數,說魏家權傾朝野也絲毫不為過,魏黨在當時,是無人能撼動其地位的。
東海城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其實,跟魏家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魏家起初的時候,也只是海洲一個小門小戶而已,只是,因為魏家出了多名官員,才導致海洲有了一定的發展。
在當時,說起東海城,人們往往說的不是東海城的富有,那個時候的東海城還只是一座小城而已,和其他洲的城池差不多,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魏家在魏滁這一代,名聲、地位、權利達到了巔峰,一宰相,兩尚書,三個侍郎,還有兩個大學士,當時皇帝最受寵的妃子也出自魏家。
滁園也是在那個時候新建的,滁園很大,占地近三百畝,是當時東海城最大的宅院了,每年進出滁園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名仕。
不過,當一個人的權利達到頂峰的時候,往往都意味著災禍即將到來。
在魏滁六十三歲的時候,也是他擔任宰相二十年整的時候,新任皇帝也是大秦最后一任皇帝秦懷帝登基之后,魏滁的災禍就降臨了。
對于這樣一個幾乎把持著整個朝堂大權的人物,作為任何一個皇帝,都是心神忌憚的,哪怕這個人沒有謀反的心,可是,哪個皇帝不多疑呢。
在秦懷帝登基之后,他就開始扶持其他和魏黨對立的黨派,其中就有右宰相王懷文,還有閹黨的魏懷青。
在大秦王朝末期的時候,宦官干政的情況已經開始了,朝中很多重要的職位,都由閹黨擔任,其中有一個部門叫厲鏡司的衙門,全都是閹黨中人,厲鏡司和明朝的東廠和西廠差不多。
厲鏡司的權利很大,表面上是監察百官,為皇帝分憂,實際上,除了朝中的三品以下的大員,他們都有先斬后奏之權,無需稟告,只要找個由頭,丟進厲鏡司,那這個人就出不來了。
在這一點兒上,厲鏡司的職權和大炎王朝的不良人很相似。
本來,魏黨在魏滁手上的時候,他一直在打擊閹黨,在先帝在世的時候,他就多次諫言,撤銷厲鏡司的存在,就算厲鏡司不撤,也不能讓宦官干政,先帝也有這個想法,可是,在執行的時候,遇到的很大的阻力。
厲鏡司在那個時候,已經成了氣候,不但跟朝中大臣有很深的關系,跟后宮的那些娘娘妃子也有很深的牽扯,如此一來,閹黨就和很多人有了利益上的糾葛,而皇帝和魏黨想要撤銷厲鏡司,無疑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于是,這些人開始了反撲。
魏滁擔任了二十年的宰相,也跟閹黨斗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里,閹黨的權利一步步被削弱,這里面除了魏黨的勢力強大之外,主要還是因為有皇帝的支持。
可是,眼看著閹黨就要被逼迫著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先帝駕崩,新帝登基,兩黨之爭也只能被迫停止了。
先帝在臨終前,曾經告誡過秦懷帝,讓他繼承皇位之后,無論如何,一定要鏟除閹黨,不然大秦危在旦夕,秦懷帝表面上答應了,可是,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首先做的,不是支持魏黨,而是打擊魏黨,扶持閹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