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許淳將軍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很多人都想跟隨其身后,只是,那時候,他才剛剛從北蠻邊疆,換防到了西域,于是,他打算去往西域,只是,臨行前,他來了一趟海洲,把女兒交付給親戚照顧,卻在路上遇到了吳鉤。
就這樣,這一老一少,師徒二人就奔赴西域,好不容易見到了許淳,訴說了心中的仇恨之后,也就加入了俠義軍。
在很多人看來,俠義軍只有三百人,其實,不是的,真正出現在戰場上的俠義軍只有三百,但是,完整的俠義軍卻有五百,三百人是正規軍,而剩下的兩百人則算是預備隊。
預備隊的人,大多數都是一些境界低下,或者年齡不大的孩子,他們平日要做的,就是跟著那三百人學習武功,讓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正規軍。
從東海到西域,又從西域到南夷,再從南夷到長安,打了很多仗,殺了很多人,終于可以歇息下來了,而吳鉤也終于從一個預備軍,成為了正規軍,可是,到了長安之后,師父卻死了。
論起境界,師父不是最高的,論起殺人人數,師父不是最多的,但是,論起兇狠程度,師父是名列前茅的,每一次打仗,師父都是沖在最前面的,他不怕死,而是在求死,只是,想死的人沒有死去,反而是不少想要活下來的人死去了,等到打完仗了,師父曾經告訴吳鉤,等到去了長安,他就回家,然后帶著女兒回北方,他要去殺北蠻子。
只是,這個想法,終究還是沒能實現,在抵達長安的第二天,已經老去的男人,突然死在了床上,男人其實早就該死了,只是,大大小小打了那么多仗,輕傷重傷無數,怎么可能不留下傷患在身呢。
不過,男人臨走時,還是很安詳的,因為他看到了繁華的長安城,只是,心中還是有兩個遺憾,一個是沒能去北方,親手殺死北蠻子,一個是放心不小女兒,而這兩個人心愿,自然落在了吳鉤身上。
埋葬了師父,他離開了俠義軍,回到了東海城,卻得知少女不在東海城,而是去了劍洲,于是,他又奔赴劍洲,找到了少女。
曾經的少女,已經長大成人,而且也成為了一名武夫,還是一名劍修。
面對這個父親的徒弟,少女的態度是冷淡的,或者說,少女對待任何人都是冷淡的。
兩個人在劍洲待了一段十年,然后,就去了北方,隨后,回到了東海城,只是,去的時候,他們是兩人,回來的時候,卻是三個人,身邊多了一個小女孩。
至于他們去北方做了什么,經歷了什么,小女孩是誰,吳鉤從未在吳東西和李南北面前提起過,至于曾經的少女,現在的婦人,也從未說過,哪怕是在丈夫和女兒面前,她的話語也少的可憐。
離開東海城的時候,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而回到東海城的時候,也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今天,他們卻又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開始提劍殺人了。
元符二年夏,玄武叛亂失敗,許淳戰死,被誅滅九族,曾經的百勝將軍,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元符二年冬,曾經聞名大炎、北蠻、西域、南夷四國的三百俠義軍,被屠殺殆盡。
元符三年春,人狐洪德壽馬踏江湖,誅殺剩余的二百俠義軍預備隊,那是一場江湖浩劫,五百俠義軍死傷慘重,最終活下來的,只有寥寥八十人而已。
元符十四年,已經被抹去名字,淪為歷史塵埃的俠義軍,再次吹響了號角,時隔十一年,曾經的八十人,現如今,趕到東海城來的,只有三十五人。
沒來的,要么死了,要么老了,要么......
但是,能來的人,他們都知道,這一戰,可能是他們俠義軍的最后一戰,也是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后一次拔劍,當年,面對朝廷的追殺,他們沒有死,選擇茍延殘喘的活著,這些年來,有不少人曾經想要去報仇,可是,如何復仇,找誰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