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東海城之前,許一凡感覺大炎王朝肯定能打破這個禁錮的,畢竟,大炎王朝已經有數百年沒有發起大型的戰役了,而唯一的一次,還是在炎武帝登基的時候,御駕親征北蠻,那一次,把北蠻的打的哭爹喊娘的,對于大炎王朝的國力影響并不大。
當然了,影響肯定是有的,一場大戰下來,死了不少人,但是,相對于大炎王朝從北蠻掠奪過來的資源來看,這筆買賣還是賺了的,如果不是玄武叛亂,北蠻很可能會在炎武帝手上被滅掉。
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除了玄武叛亂之外,在大炎王朝把北蠻打的落花流水的時候,西域和南夷都有所動作,開始頻繁襲擾大炎王朝的邊境,而這才是炎武帝不得不退兵的重要原因,不然,區區一場內亂,還不至于讓炎武帝放棄滅掉北蠻的雄心。
聽到方承運提起這個,許一凡就好奇的問道:“為何啊?”
方承運轉過身,走到許一凡身邊坐下,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說道:“這是一種規則。”
“規則?誰訂立的規則?”
“天道。”
“嗯?”
許一凡愣住了,他沒想到會是這個答案。
見許一凡不說話,方承運就笑著說道:“這個世界,可知的歷史有九千多年了,前前后后經歷了十五個王朝,其中,國祚最長的是大漢王朝,其國祚有九百九十九年,其中國祚最短的,也只有三百年而已,你可知為何?”
許一凡想了想,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方承運點點頭,然后又搖搖頭,說道:“你這么說沒錯,但是,卻不夠全面。”
“什么意思?”
“每一個王朝的更迭,其實,都是一場博弈。”
“博弈?”
“對,是修行者之間的博弈,也是跟圣地,跟天道的博弈。”
許一凡眉頭緊蹙,顯然,他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方承運話中的意思。
方承運就像是一個老師一般,一邊喝茶,一邊跟許一凡解釋著這其中的緣由。
根據方承運所說,這個世界的王朝更迭,看似是無跡可尋的,其實不然,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武朝,而武朝的國祚不算長,卻也不算短,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而當時扶持武朝建立的,正是武夫。
只是,武夫尚戰也善戰,而武朝的版圖是所有王朝當中最大的,現在的北蠻、西域還有南夷,都曾經是武朝的疆土,其疆域之大,可想而知。
疆域大有大的好處,資源豐富,但是,大也有大的壞處,畢竟是皇權統治,全國上下,真正能決定一件事的,只有皇帝,而皇帝只有一個人,下面的朝臣雖然不少,可是,他們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而這也是弊端所在。
在京城附近,自然是皇帝說了算,可是,那些距離皇城遙遠的地方,可就不一定是皇帝說了算了,在武朝國祚到五百年的時候,就有很多地方,前前后后發生了叛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蠻和西域了。
北蠻是游牧民族,他們依靠水草而居,這些人也善戰,尤其是在馬術上,可謂是登峰造極,他們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可不是開玩笑的。
北蠻前前后后,經歷了五位可汗,一次次叛亂,一次次被鎮壓,周而復始,不斷的叛亂,最終,在武朝七百多年的時候,終于脫離了武朝的統治,建立了北蠻王朝。
除了北蠻,西域也是如此,西域苦寒,人們生活不易,而很多官員都不愿意去西域做官,就算去了,也很快被腐蝕掉了,相對于北蠻的武力叛亂,西域的獨立算是比較和平的。
在北蠻和西域都獨立之后,南夷的十萬大山,也選擇了獨立。
就這樣,曾經遼闊無比的武朝,一分為四,而在之后,修行者展開了一場博弈,在武朝滅國之前,六大修行體系的人,聯合起來,把武夫給屠戮一空,導致武朝元氣大傷,從而造成了武朝的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