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敵國之人所為,其中最可能的就是西域了。
第一,大炎西征兵敗,肯定會再次集結兵力發起進攻的,這是可以預見的事實,而西域上一次能抵擋住大炎的西征,那這一次能不能擋下呢?就算擋下了,自身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第二,燕王的藩地在西北,其藩地雖然不富裕,但是,燕王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其藩地,其威嚴都是很高的,如果能把燕王說服,讓其叛變,這對于西域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兒。
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燕王是皇室成員,他姓李,叛變不可能,可是,如果讓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大炎再次西征的事情,不聞不問,或者說消極怠工的話,那西征軍的實力肯定會打折扣的,而這對于西域來說,也是好事一件。
總之,不管是讓燕王叛變也好,還是讓燕王袖手旁觀也罷,西域都需要拿出一份足夠重的籌碼,而這塊籌碼,那自然就是燕王的獨子李嗣源了。
燕王因為當年玄武叛亂的事情,三個兒子只剩下一個,之后在也沒有孩子出生,可以說,燕王這輩子所有的希望都在李嗣源身上,如果把李嗣源握在手里,那就相當于握住了燕王的七寸,燕王肯定會做出反應的。
第三,宰相徐肱是兩朝老臣,炎武帝的上位,是徐肱一手推動的,他是名副其實的扶龍之臣,其權勢本來就很大,而其本人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燕王更不用說了,如果讓這兩個人政治聯姻了,徐肱的宰相位置再次坐穩了,而燕王也肯定是站在炎武帝這邊,當大炎王朝再次西征的時候,燕王為了表示忠心,肯定是既出錢,又出力,還要出人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于西域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兒,所以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破壞燕王和徐肱的政治聯姻,是勢在必行的手段。
除了西域之外,南夷和北蠻自然也不想看到這場政治聯姻的成功,如果西域兵敗了,那接下來,大炎王朝肯定會轉過頭來收拾南夷和北蠻的。
南夷有十萬大山作為屏障,一時半會兒肯定滅不掉,但是,北蠻不同,一來,北蠻地廣人稀,不像中原那樣有城池可以據守,二來,十五年前,炎武帝御駕親征了一次,差點把北蠻滅國了,經過十余年的休養生息,北蠻才緩過勁來,五年前,徐賢孤身赴北蠻,刺殺上任單于,雖然失敗了,可是單于最后還是死了,而北蠻也因為單于的位置,發生了內亂,雖然內亂的時間不長,可還是對北蠻的實力造成了很多大的影響。
如果西域敗了,那大炎王朝轉過頭來,第一個收拾的就是北蠻,炎軍攜大勝之勢來攻打北蠻,北蠻能不能擋住很難說。
一旦徐肱和燕王聯姻成功,等到西域兵敗之后,燕王肯定會鎮守西域邊境的,而徐肱有了燕王的支持,做起事來肯定會更加的如魚得水的輕松,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們聯姻成功。
北蠻會這么想,南夷的南唐自然也會這么想,也就是說,不管是西域,還是北蠻,亦或者是南夷,都會破壞這次政治聯姻的。
如果徐詩芷和李嗣源都在長安城,他們肯定沒有辦法阻止,可是,徐詩芷他們不在長安城,而是在海洲,而海洲又在前不久淪陷了,這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兒。
在徐詩芷他們返京途中,把這二人帶走,不管怎么樣,他們手里都有了一個重要的籌碼。
不過,這只是一種猜測,而且是可能的猜測,而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別的猜測。
方士都出世了,那其他的修行體系會不會也選擇出世了呢?
當然,想要知道到底是何人帶走了徐詩芷和李嗣源,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從他們失蹤的當晚,到現在,這十天時間里,前前后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判斷出來,到底是何人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