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李剛的奏折也出現在了炎武帝的書案上,奏折當中,燕王言辭懇切,求炎武帝務必要找到他的兒子,同時,也要嚴懲兇手,對于李剛的奏折,炎武帝自然給予了回應,承諾一定會找到李嗣源的,同時,也給燕王給予了很多賞賜,以此來安慰燕王,同時也彰顯他這個皇帝的恩情。
在徐詩芷等人出事兒的消息傳回京城之后,很多官員都在私底下猜測,到底是誰做的。
有人覺得是海州那群叛軍做的,也有人說,是徐肱不想跟李剛聯姻,使出的苦肉計,也有人說,可能是朝中的某位大臣做的,更有人說,可能是江湖勢力所為,總之,一時之間,說什么的都有,他們既是在猜測,同時也在懷疑身邊的人,因為在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人,要么跟李剛是政敵,要么跟徐肱是政敵,他們是最不想看到徐肱跟李剛聯姻的,也有可能是他們做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大臣之間的關系,變得詭異起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猜測,也都要自己的小算盤,想著能不能憑借此事,做一些文章,真可謂是表面笑嘻嘻,心中MMP。
許一凡在看到這些情報的時候,還是沉默了很久。
朝廷的反應并沒有出乎預料,不管是對殷元魁的重用,還是對徐肱和李剛的賞賜,以及后面對徐詩芷他們失蹤的關注程度,都沒有出乎許一凡的預料,只有一件事,讓許一凡感到有些奇怪。
炎武帝的態度!
不管是對海洲淪陷,還是對方士出世這件事,炎武帝的態度都很冷淡,下面大臣紛紛上書,他卻絲毫都不著急,而是任由下面的大臣相互爭論,他就高坐在龍椅上看著,這正常嗎?
非常的不正常,一個大洲,說淪陷都淪陷了,事先一點兒消息都不知道,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炎武帝居然沒有太大的反應,這種的情況,只有兩個可能性。
要么,炎武帝很早就知道海洲要淪陷,方士要出世,要么,就是他有絕對的信心可以應付這件事。
對于這兩種可能性,哪個更大一些,暫且不好說,如果是前者,那么,炎武帝既然早就知道了,那他為何不提前做些舉措呢?反而任由事態發展,任由海洲淪陷?如果是后者,就眼下大炎王朝的實力而言,炎武帝的信心到底來源于什么地方呢?
從炎武帝對這一系列事情的處理結果來看,他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許一凡。
在數月之前,許一凡隨著不良人,去往興安城,救出了徐詩芷和齊若兮,這件事很快被上報到京城,而京城那邊也有了相對于的回應,洪公公前來宣旨,賞賜了一批人,警告了一批人,殺了一批人,唯獨漏掉了許一凡。
在兩個多月之前,許一凡幫崔東海搞出了煉鐵工廠,京城那邊也有賞賜下來,依舊沒有許一凡,他又被人遺忘了。
而這一次,許一凡的身份暴露出來了,可是,炎武帝的一系列旨意當中,根本就沒有提到許一凡,這件事似乎就這么被掩蓋過去了,這正常嗎?
相當的不正常,一次遺漏,說的過去,兩次也勉強說得通,可是,這都是第三次了,許一凡還是被遺忘了,這就不正常了,這其中肯定有問題,只是,許一凡思索了很久,也沒有想出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