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鎮西大將軍屢次作戰、交手的將領,就是安德烈,在十年前,也就是安德烈三十七歲的時候,被冊封為大將軍,伏虎大將軍!
安德烈的大將軍頭銜,可不是某個王國國王自己冊封的,而是由南陀山親自冊封的。
西域王國眾多,將軍、大將軍很多,數量之多,比中原的雜號將軍還多,但是,在眾多大將軍當中,又有十八位大將軍的含金量最高,因為他們的大將軍頭銜是南陀山親自冊封的。
十八位大將軍,對應佛門的十八羅漢,而伏虎大將軍名列十八,對應的是佛門第十八羅漢,伏虎羅漢,這十八位大將軍,跟大炎王朝的五大將軍的地位是等同的。
不過,十八位大將軍,真正在世的,卻并不多,目前為止,也只有七位大將軍而已,而且這七位大將軍的年齡,除了年紀最小的伏虎大將軍之外,剩余的六位,最年輕的也有七十多歲了。
十八位大將軍,他們的職位是等同的,但是,不是必須同時存在的,伏虎大將軍是西域近三百年來,唯一一個被南陀山冊封的大將軍,而剩余的幾位大將軍,都是繼任者。
何為繼任者?
這就好比藩王,子承父業,弟承兄業一個道理,凡是被冊封為大將軍的人,他們的兒子、弟弟、侄子都會在冊封當天,被帶往南陀山,由專門的人進行培養,在上一任大將軍死后,在他的親人當中,挑選一個最合適,最優秀的人回去繼承這個頭銜。
如果沒有優秀的繼承者出現,這個頭銜可以空懸著,類似于大炎王朝的大柱國頭銜一般,并不常設。
根據史料記載,西域的十八位大將軍,除了佛門初建的時候,有十六位同時被冊封,同時在世之外,在后來的無盡歲月當中,最高也只有十二位大將軍同時存在,最少的時候,只有三位大將軍,其中排名前三的坐鹿、歡喜、舉缽三位大將軍,已經空懸近三千年了。
佛門初建的時候,大將軍只有十六位,而羅漢也只有十六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佛門的持續發展,原來的十六羅漢,已經慢慢演變成為了一百零八羅漢,而原來的十六位大將軍,也演變成為了十八位大將軍,多了降龍和伏虎兩位大將軍。
降龍和伏虎兩位大將軍,是在五千年前,西域入駐中原,建立王朝的時候,才重新補充上去的大將軍,不過,降龍大將軍的頭銜,已經斷層了四百多年。
最后一任降龍大將軍,在五百年前,西域趁著中原出現九子奪嫡的時候,選擇東征,結果東征失敗,降龍大將軍戰死在玉門關內,而他的親人當中,并沒有培養出來繼任者,于是,降龍大將軍這個頭銜就一直空缺著。
不過,在幾十年前,新的降龍大將軍已經出現,是一位來自琉璃國的普通士卒,他在八十多年前,率領八千西域軍跟北蠻五萬鐵騎,連續作戰十七個月,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成功的擊退了北蠻大軍,殺敵三萬二,八千人最后活下來的只有他一個。
經此一役,此人一舉成名,被南陀山直接冊封為降龍大將軍,現如今,他已經九十多歲了,卻依舊可以領兵作戰,根據情報顯示,這次在西域聯軍當中,這位降龍大將軍就在其中。
伏虎大將軍安德烈,不但常年跟鎮西大將軍秦嘉涆作戰,他曾經還跟鎮國大將軍許淳打過仗,根據炎軍內部消息,安德烈跟許淳交手的時候,還不是第一指揮者,只是一個萬夫長而已,但是,他屢次從許淳手底下逃脫,然后卷頭重來,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一般。
許淳曾經在評價西域將領的時候,對這個安德烈評價極高。
在秦嘉涆擔任鎮西大將軍的時候,雖然西域輸多贏少,可是,每次西域打贏炎軍的時候,統領都是這個安德烈,而上一次,秦嘉涆西征兵敗,最后被圍困在白蓮佛國城下的時候,負責馳援白蓮佛國,統領西域重甲兵的,正是這位伏虎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