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當然沒有那么簡單了。
巖門鎮的襲殺,本身就很不合情理,在距離西征軍大本營不到百里的地方,居然會出現三百人的高武隊伍,本身就不合乎情理,要說西征軍當中沒有人插手,沒有人參與其中,那是不可能的。
進入康城之后,雙方之間的矛盾,許一凡被迫立下的軍令狀,還有之后遇到的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真的只是偶然嗎?
大臣與大臣之間的博弈,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博弈,朝臣和皇帝之間的博弈,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也不會停止,許一凡之所以暫時沒事兒,那是因為他現在還沒有觸及到大部分的利益,一旦他觸及到了這個雷區,就許一凡這種在軍隊當中,毫無根基的人,想要做成事兒,想都別想。
當然了,這些問題都跟現如今,殷元魁他們面臨的事情沒有太大的關系,至少,暫時沒有太大的關系。
現如今的問題是,要不要出城作戰,如果要出城作戰的話,誰帶兵,帶多少兵馬,仗該怎么打;如果不出城作戰的話,該如何防守,防守到什么程度,是始終堅守康城,還是邊打邊撤,亦或者是直接放棄這里。
這些問題,才是目前最最重要的問題。
殷元魁很為難,他確實很為難,就他個人而言,自然是不想撤,也不能撤,一旦他撤了,那他之前打下來的功勞,可都沒有了,本身就是戴罪之身,牽扯到了數萬人的生死,豈能輕易做決定?
可是,不撤兵的話,現在這場仗怎么打?
目前,雙方是二十萬對二十萬,可是,根據斥候最新探查到的情況,西域聯軍后方的三十萬大軍,已經距離安德烈的二十萬大軍不遠了,一旦他們匯合,那就是二十萬對五十萬。
雖說,守城戰比攻城戰好打,可是,這也是建立很多因素上的,一旦據城死戰,那時間和傷亡,就會呈現幾何倍的增加,殷元魁能做到嗎?或者說,后面朝堂上的那些人,會給他這個機會做到嗎?
據城死戰,這還是建立在軍心不散的前提下,如果軍心潰散,別說死戰到底了,恐怕打著打著,就會有大量的逃兵。
最重要的一點兒,那就是西征軍有沒有后援的問題。
雖然,西北三洲還有后援部隊,可是,人數也只有十萬而已,如果朝廷不繼續增兵的話,就殷元魁手上的這點人,能打多久?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大炎王朝從前年開始,決定用兵的時候,就不是單線作戰,而是三線作戰,朝廷不可能一味的只顧忌著西北這邊,他們還要顧忌到北方和南方,就算增兵,就算有后援,估計也不大,也不多。
除此之外,還要一個在場所有人都不愿意提起的問題,那就是以康城為要塞,據城死戰,到底值不值得的問題。
從西洲城到康城,這些疆土原本是屬于西域的,算是搶過來的,為了這片貧瘠之地,真的死戰到底,讓無數將士客死他鄉,真的值得嗎?
殷元魁為難啊,而在場的這些將領也很為難啊,不思進,先思退,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