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手的,斷腳的,瞎眼的,缺失耳朵的,在這里屢見不鮮,這種人就算活下來了,他們也成為了廢人,與其這樣活著,還不如干凈的死去,每逢大戰之后,會有不少人選擇自-殺,因為他們找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但是,在這里沒有,盡管每個人都被病痛折磨,可是,他們依舊選擇堅強的活著。
每年,朝廷都會為了如何處理退伍的老卒而苦惱,對于那些戰死的將士,處理起來很方便,無非就是給一筆撫恤銀子罷了,可是,對于這些傷殘人士,該如何處置,就大為頭疼了,餉銀肯定不會再有了,而撫恤銀子也不可能有了,除了一筆少的可憐的安家費之外,他們似乎沒有剩下什么。
離開了軍隊,其實大部分人,都很難存活下去,有親人的還好一些,最起碼有人照顧,可是,沒有親人的,別說生活了,就是生存都困難。
對于這些人,朝廷不想管,一旦管了,那就意味著大量銀子的流逝,這些昔日的袍澤想管,卻也是有心無力。
在看完了感染部的情況之后,殷元魁沉默了,所有人都沉默了,連一直以來跟許一凡不對付的童真,也選擇了沉默,把事情做到了這一步,不管是他們之前想到的,還是沒想到的,許一凡都做了,而且做的滴水不漏,他們能說什么,也沒什么可說的。
-------------------------------------
葛明德一行人的到來,給軍心穩健,士氣高漲的西征軍,再加了一份士氣。
接風宴辦的很風光,來的人很多,許一凡也被邀請參加了宴席,其實,許一凡是不想去的,但是,自從他交了指揮權之后,跟一眾將領的關系也拉近了很多。
在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許一凡可以保持著絕對的強勢,可以用大義來壓人,可以誰的面子都不給,但是,現在問題解決了,如果許一凡繼續這么做的話,那他不是傻,就是蠢了。
對于葛明德一行人這么‘快’趕到康城,目的是什么,許一凡心里很清楚,對于功勞這件事,許一凡看的很淡,不是特別的在乎,但是,要說真的一點兒都不在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宴席正式開始之前,殷元魁、湯芮還有李承政找到了許一凡,詢問過這件事該怎么向朝廷上奏,許一凡把姿態放在的很低,把殷元魁在內的一眾將領捧的很高,而奏折如何寫,那自然不用多說了。
群策群力嘛,花花轎子眾人抬,本來還有些其他想法的人,看到許一凡這個態度之后,頓時就大為佩服和贊嘆,還有一些不好意思和尷尬,對于眾人的心理,許一凡心中是有數的。
至于許一凡為何這么做,理由也很簡單,防疫這么大的事情,光靠許一凡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沒有殷元魁他們這些將領的配合和協助的話,許一凡是不可能完成的,什么東西不可能一個人獨占,不然,是要犯眾怒的,最重要的一點兒,許一凡還不確定京城的那位,對自己到底是什么態度。
在一切沒有明朗之前,許一凡不想太冒頭。
至于葛明德一行人的到來,隨著許一凡在表明自己的態度之后,這件事就不用他來操心了,這是殷元魁他們跟這群太醫之間的博弈了,而許一凡可以作壁上觀,隔岸觀火,不得不說,許一凡雖然沒有當官,卻深的官場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