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可能被所有人忽略的問題,那就是這次西域聯軍的作戰方式,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如果說,鎮西大將軍秦嘉涆負責西征的時候,西域的重甲兵出現,是一個意外的話,那么,這一次,西域聯軍來勢洶洶,他們不像以前一樣,只是盲目的進攻,而是采取了很多戰術,還有各種器械的運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域貧瘠,算是一群原始人,無論是在糧草被服,還是在鹽鐵方面,都無比的稀缺,然而,一個能夠制造出重甲兵,一個能夠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制造出不少大型攻城器械的軍隊,他們真的如此的不堪嗎?
西域出現了高人,這是許一凡在初次聽到西域出現重甲兵的時候,率先想到的,要知道,中原疆土廣袤,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能工巧匠更是數不勝數,中原人都沒有制造出重甲來,西域這個一直被壓著打的國度,卻率先制造出重甲來,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大炎王朝又不是清朝,并沒有閉關鎖國,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可是,偏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這無疑說明了一個問題,西域出現了一個極其優秀的人物。
除了重甲,還有對方在控制瘟疫的問題上,還有現如今攻城器械的出現,這都說明了一件事,西域人在戰爭當中,不斷的學習,飛速的成長和進步著,從而快速的拉近他們跟大炎王朝的差距,而這如果說,西域當中沒有一個重要人物的話,打死許一凡都不相信。
說完西域聯軍,再看看炎軍,之前連下六國的偉大功績,已經讓很多人心滿意足,沾沾自喜起來,而許一凡提供的軍備三件套,展現出了極大的威力,讓他們充滿了迷之自信,覺得炎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存在。
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嗎?
不,情況恰恰相反,從十二號開始,西域聯軍嘗試性的攻城之后,許一凡就發現了問題。
雖然,許一凡沒有親自上城墻,去觀看這三天的戰役情況,但是,他當時在臨時醫院,查看那些被抬下來的傷兵的時候,就看出一些端倪來了。
第一,西域聯軍的箭矢,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可能是受到許一凡制造的箭矢的影響,西域聯軍的箭矢也出現的變化,箭桿用的是西域這邊特有的胡楊木制成的,這種樹木,不管是在硬度上,還是在韌度上,都比他們之前用的箭桿強很多,很難損壞。
箭頭也出現了變化,箭頭雖然還是扁平的棱形,可是,在箭頭上居然出現了放血槽,還有倒鉤,這讓許一凡很意外,在之前三天的交戰當中,有不少炎軍將士,在這種箭矢上吃了不少虧。
箭頭上出現放血槽,還有倒鉤,最先這么做的是許一凡,當然了,許一凡不是第一個這么嘗試的,在此之前,也有工匠嘗試過,只是不知道為何,沒有被采用,而許一凡做出來的箭矢,是他為了自保而設計的,在給西征軍提供的箭矢當中,并沒有這樣的設計。
炎軍沒有采用,西征軍卻采用了,雖然和許一凡弩箭的樣式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可以看出,對方就是根據許一凡的弩箭,進行了改造,這不得不讓人多想。
第二,西域的戰刀,也出現了改變。
在此之前,西域的戰刀和北蠻的彎刀很類似,整個刀身呈現一個弧度,跟筆直一線的炎刀,有很大的區別,可是,這次出現的戰刀,雖然也是彎刀,可是,它的樣式卻跟許一凡的軍刀有點像。
說直白一點兒,就是跟尼泊爾軍刀很類似,尼泊爾軍刀的殺傷力和破壞力有多大,沒有人比許一凡更清楚,這種戰刀對士卒的傷害很大,傷口往往很大,也很難愈合,基本挨上一刀,不死也會喪失戰斗力。
單單從戰刀而言,西域聯軍的戰刀要比以前強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