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三萬余人,而還有遺體的,也只有一萬多一點而已,剩下戰死的將士,都掉落在城墻之下,成為那座尸山的一部分。
傷亡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初步統計了一下,受傷的將士,是死亡將士的兩倍,足足有七八萬人不同程度受傷了,而這次傷亡,是整個西征軍的三分之一的兵力,最可怕的還是,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戰爭暫時停歇,今晚,西域聯軍是不可能再發起沖鋒的,因為他們太累了,而西征軍這邊也太累了,可是,不管如何的疲憊,該做的事情還是需要去做。
修繕城墻,修繕守城器械,調整、補充兵力,搬運武器裝備,搶救傷員,這些事情都需要去做,而且是刻不容緩,如果現在不去做,那明天他們面臨的就是死亡,每多一樣武器,就多一分活下來的希望。
悲傷嗎?
不,并不悲傷,沒有人感到悲傷,或者說,他們把悲傷壓制在心底,轉化為了憤怒,也可能他們來不及悲傷,今天死的是并肩作戰的袍澤,明天,可能死的就是他們自己,沒有時間去悲春傷秋,也沒有那個精力去悲傷。
守城的將士,全都被換下來,預備隊頂了上去,接替了他們的崗位,明天,這些預備隊要守城,而今日活下來的人,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息。
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戰損的人數越來越多,得到休息的人,只會越來越少,而休息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隨著戰爭的白熱化,軍隊的伙食越來越好,越來越豐盛,這是必然的,對于很多人來說,眼前的這頓飯,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吃的最后一頓飯,怎么吃都不為過。
白天守城的將士們去休息了,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休息,第二道城墻還沒有徹底的完工,第一道城墻還能堅持多久,沒有人知道,于是,從白天開始,再到接下來的數天時間里,城墻下,始終燈火通明,徭役們、俘虜們、工匠們,都在加班加班的工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早一日修筑好這堵城墻,前線的將士就可以早一日撤回來,早一日撤回來,就可以少死很多人。
這些人可能是他們的父親,可能是他們的兄弟,可能是他們的兒子,甚至可能是他們的孫子,對于這種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沒有人有怨言,一切都只為了活著,一切都只為了少死人。
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眾人的面前,如果第一道城墻被攻破了,怎么辦?如果第二道城墻也被攻破了,他們又該怎么辦?會不會撤兵?什么時候撤兵,如此死守值得嗎?
這些問題,可能有人在想,可能有人沒有去想,但是,它就擺在眾人的面前,卻沒有人提出來,問有用嗎?問了有效果嗎?
沒有!
既然沒有,那問與不問,想與不想,又有什么區別呢?